会爱才是爱,不会爱很可能是伤害。
女儿56岁的时候,在不被人知情的情况下,从朋友车上拿回来了5块钱。当时我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生气,如临大敌,惊恐万分。想想这么小竟然会“偷”东西,长大了那还得了?为了女儿“好”,我对大宝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现在回想起那次对大宝的狂风暴雨,自己都不寒而栗。
二宝上幼儿园,一次偷带回了学校的乐高。成长告诉我,不能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
仔细想想,谁小时候没偷过东西?我小时候偷邻家菜园的瓜吃,长大也没变成坏人。讨论怎么管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白一件事情,就是这个年纪的孩子他喜欢一样东西啊,要不要把它拿回家,只是内心中这个欲望和物权规则的斗争,还不至于上升到道德层面上的讨论。
首先我们自己不要太上纲上线。面对二宝拿学校乐高的事,我是这样跟儿子聊的。就先表示理解,我说啊,我知道你特别喜欢玩乐高,玩起来有时都不愿停。妈妈有时候遇到喜欢的东西也是爱不释手。那你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其实我们有很多方式,比如说你可以问妈妈能不能买,或者是拿自己的零花钱买,也可以拿你自己的东西跟别人换。但是不行的是什么呢?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同意,悄悄把它带回家,我故意把这个行为说的很委婉,没有直接用偷这个字,因为我觉得这个字有点太重了,有点伤人自尊。
那第二步共情。我就问他,如果别人悄悄的把你的东西拿走,你会是什么感受啊?他说啊,我会很难过,我说对呀,那咱们拿走别人的东西别人也很难过,如果每个孩子都从这个幼儿园拿走几个乐高,幼儿园就没乐高了,幼儿园也很难过啊,聊完了以后,这个物归原主是一定要的。然后我就问他,我说啊,明天你可以把这个乐高拿回去吗?嗯,他说可以啊。我说那你先放书包,明早把它还给老师。结果他一下子就变得脸色沉重不说话了。然后我就马上就明白了啊,他想还回去,但是他不想还给老师,因为他不想让老师知道他拿了东西。这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重视这件事啊,故意把这个物归原主的过程弄得特别隆重啊,好像必须让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或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站在讲台上还回去,甚至还有人说啊要报警,好像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家长似的。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就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个行为是不好的,他已经受到了自己内心的谴责,这个已经够煎熬的了,如果再让他们接受一通成年人的道德审判,这个太残忍了。呃,所以我就压低声音和他说悄悄话,其实家里面就我们俩,那我说这样吧,你明天早上悄悄的拿回去啊,啊,我不和老师说,你也别让别人看到,说这个是咱们俩的秘密,然后我这么一说,他的那个表情就放松下来了,他也压低声音悄悄的跟我商量说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乐高放回去,然后第二天他就带着这个神秘任务去上幼儿园了。当然,我不敢说这个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因为和人有关的问题,没有绝对答案。但我敢说的是,如果你像我之前会上纲上线,羞辱打骂,让孩子当众难堪出丑,表面上是在教育小孩,其实是打着教育的幌子欺负小孩,就不仅解决不了行为的问题,还会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和安全感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