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让人难忘的一天。上午,又一次见到了久违的陶继新老先生。70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多年研究传统文化,对学校教育痴心不改,十年来出版52部专著(不含编著),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听到这些,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们都为之深深震撼。
听陶老讲自己的写作、采访、对话和探求教育真谛的历程,不得不慨叹他的执着精神和不懈追求。务农时期总结出种玉米的良方——蹲苗(不知道具体是不是这两个字)和移苗,使得他地里的玉米比别人的矮半头却壮实许多;从教后多年坚持写详细讲稿,每天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反复练习讲课,最终成为学生最喜欢、最不愿意更换的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他观察名师、记录分析他们的成长历程,总结高效教学的道与术,传递每个人都不相同的成功经验;作为一名教育的专家,他和名校校长对话,探求名校的治校之道,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一一记录……
和陶老的交谈很短暂却总是笑声不断,思维的火花碰撞连连。陶老说自己现在讲课很少,采访也不多(虽然排队的很多,哈哈),我说我觉得现在把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和经验记下来传递下去更为重要,这句话获得了陶老的大力赞扬,说和他想的一样,我们一下子没有了距离,产生了共鸣,不禁莞尔。
今天让我最为高兴的,是我习惯并热爱的读书与写作这种日常状态得到了他的肯定。陶老说,年轻人(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急于求成的多,能安静读书的少,读了书有了感受,能够及时记录下来是最好。我感觉自己适合写文学性作品,写诗,不太喜欢写教育类,陶老鼓励我先从写家庭教育入手,慢慢写起来,积累起来,将来就是一笔财富。遵从陶老的建议,从今天的这一篇随感开始,我将在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加入写作,以期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得到陶老的悉心指导。
和大师对话,总是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希望自己能够坚持积累,扎根向下,更盼望陶老能够经常给予指点,让我们不断进步。
写此文为纪念。
备注:陶继新老先生,1948年生,山东教育社编审,《新世纪文学选刊》(教育文学)执行总编。曾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编辑,《当代小学生》主编,山东教育社副总编、总编。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研究基地理事长,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和数十本图书上,发表万字左右的长篇通讯近百篇,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百余篇,访谈、评论百余篇,撰写散文二百多篇。个人专著有《人生的亮点》(知识出版社)、《洒落教苑的思索》(华文出版社)、《面向未来的事业》(新华出版社)、《教育先锋者档案》(教育科学出版社)、《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非常父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等。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设讲座300多场。报告题目有《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治校之道--36位名校长的精神档案》《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今天怎样做家长》《孔子教育思想初探》《<论语>解读》《新闻敏感与文化积淀的和谐》 《打点幸福人生》 《永存感恩》《孔子的精神境界》《为终身发展奠基》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