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朋友们这么做:别人家孩子学英语,咱家孩子不能差也得学;别人家孩子开发右脑,我家孩子不学就跟不上,得学;别人家孩子都学艺术课程,我家孩子也得培养一项艺术天赋。于是家长勒紧裤腰带,宁肯吃糠咽菜,也要让孩子学习各种课程,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你们知道吗?如果养育者在孩子入学前经常不跟孩子好好说话,乱发脾气,或跟孩子缺少沟通,那么他的孩子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决定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最关键的因素。错过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就能造成孩子以后在学业上与其他人的差距。
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曾获得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杰出项目创新的领导者”奖项,也是白宫的“结束成绩差距”倡议的发起人之一的达娜·萨斯金德,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根据父母对孩子说的词汇量和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的语言会对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自身行为约束和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拿数学能力来举例,这里有一条原则就是:不必接受刻意高深的训练,父母单纯的数学词汇输入就有提高孩子数学能力的魔力。在平时的教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大量输入数学词汇,比如:一次我跟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摒弃了平时一个一个数数的方法,我提议可以5个5个数,也可以2个2个数。这样就是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具体该怎么做,参考以下方法:
1. 共情关注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孩子不像成年人一样有责任感,会把注意力放在被下达的任务上,他们没有强大的执行力,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参加了某项活动,那么他们就很难在这项活动中学到词汇。
2. 充分交流。多跟孩子交流。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下四个方式能让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输入量。
3. 轮流谈话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从婴儿时期成长而来的孩子可能开始说一些让父母不明白的词语,可能因为是孩子自创的,也可能是由于发音不完整。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语音信息,认真回应,在孩子回答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来搜寻回应的词语。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4. 关掉它。数字时代,屏幕正在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父母给予的互动和回应。电子产品,包括电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游戏机,都不符合3T原则。它们不能关注孩子,也不能与孩子交流,更不能和孩子轮流谈话。即使电视中有看似益智的互动环节设置,也是固定不变的。美国儿科协会也认为,不能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或使用科技产品,两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在监管下每天享受一两个小时的屏幕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和看护人进行语言上的你来我往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社会互动才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