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组织英语培训,所以每周有45分钟的英语课程任务。元旦之前一周就开始课程了,但那周无心学习,所以拖到了元旦后。
第一次课程就是例行个人信息的问答,老师其实一直在评估我的英语水平。课程最后给到的评价是能听懂所有的问题,回答是时态用的不好。
于是她布置了复习一般时态的作业。
第二次课程会就作业进行讨论解说。所以第二次评语是能在对话时,自我纠正时态问题。
老师说英语中需要时态来表达是习惯性、常态性的事情。如果问的是正在进行的事情,就一定要说目前还未结束,正在做的事情。否则会如何人疑惑你说的是什么。
想了想,我和她解释了下可能是语言思维的差异,因为中文里并不会在动词上体现时态,我们往往用副词表现。
课程之后,我又想了想,其实中文逻辑和英文不太一样,我们的语言比较跨越时空,英语就严谨地扎根在合适的时空里。
比如中文语境中,我会说今天我做了什么,如果顺带补充一句这是往常会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毛病。
但英语语境中,就不需要画蛇添足。一旦说了,对方就非常容易糊涂:你到底是今天做的,还是平时一直做的。(这就是那个老师和我说的,她认为这是答非所问。)
可见英语思维是严谨卡点的,中文思维则没那么卡点,说清楚就行。
所以我要不要买本关于英语思维的书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