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知——幼儿的“起点教育”

感知——幼儿的“起点教育”

作者: 刘闯老师Kevin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22:06 被阅读0次

    “赢在起点”的观念错在了哪里?

    “赢在起点”的早教观念饱受教育界人士的广泛批判。然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及早地开展幼儿早期教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此同时,如果能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其实并不是一种错误,反而是需要大力提倡的。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幼儿“起点教育”的主体?

    我们反对“赢在起点”的早教口号,其实反对的是将“知识性”内容的过早介入幼儿的世界,因为这是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讨论以上问题的核心正是除开知识性教育的内容之外,什么样的教育才符合幼儿成长的自然发展规律呢?我们说,无论是0到3岁的幼儿早期启蒙,还是3到6岁的幼儿早期教育,从生命的自然生长角度而言,“感知世界”才是生命成长的规律,是宇宙万物生命体的天性。但是今天绝大多数的幼儿教育违背了这个自然规律的存在。我们过早的以“生硬的”“灌输式的”“机械的”“认知”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扼杀了孩子幼儿时期天然感知世界的敏感性、敏锐性。

    感知是什么?

    感知首先基于感受。感受一定是以感受者个体为核心的。而幼儿对世界的感受,首先是来自生命成长的自觉本能,比如感受冷暖,感受情绪,感受物体,感受运动……任何一种生命都是基于感受的丰富多变性逐渐形成自我生命对自然的选择,随后又基于感受的选择性而形成生命的主体性!这就好比假如我们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冷,什么是热,什么是暖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冷、热,孩子才会在寒冷的情况下选择暖,在炎热的情况下选择凉。但冷、热、暖的简单感受还仅仅是物理性的,任何生命对于客观世界的选择都是基于自身的心理性基础,更不要说人类。那么我们在怎样的情绪下喜欢冷或者喜欢热,又在怎样的条件下,冷、热会引发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这些怎么可能是“认知性”教育能教会孩子的?那么我们也无法用自身的感受来强制要求孩子去产生不同的情绪!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过早地用成人认为的“正确的”“认知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不仅无效,而且违背了任何生命成长的本能,更扼杀了生命自然生长的与生俱来的敏感性与丰富性。当然,任何称得上教育的事,总是有其科学性的。人的教育毕竟不同于其他动物通过本能来养育幼小生命。人与动物不同的根本点是什么呢?是思维,是情感!我们一切早期教育的目标,就应该通过本能的感知去培育孩子未来的思维与情感。

    此时最大的问题在于面对咿呀学语的幼小生命,面对大脑神经尚在发育中的婴幼儿,我们该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培育人类最核心的“思维”与“情感”?今天我们之所以批判“赢在起点”的教育观念,是因为很多早期教育采用了知识灌输的方式与方法。我们不得不承认,“赢在起点”的观点之所以可以引发国人的共鸣,并占有广泛的市场,正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找不到其他的方法去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于是我们的年轻妈妈们只能通过简单比较:什么时候让孩子识字

    孩子之间识了多少字

    会说多少个单词

    会数多少个“数”

    会背多少首古诗

    来分辨孩子的能力。

    西方国家的早期教育

    那么,在教育领域相对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的早期教育更多的是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特别是要接触各类艺术。西方国家将艺术教育视为幼儿早期教育的主体,他们在艺术教育中鼓励老师引导孩子去自我发挥,许多家庭将艺术视为开启孩子早期思维的钥匙,于是从小便培养孩子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

    但在我们的幼儿早期教育观念里(其实不仅是幼儿早教,甚至包括整个教育思想体系),艺术教育从来都不是主体的内容,只是“副业”,艺术教育从来没能登上“正统教育的大雅之堂”。家长老师都不会认为艺术是多么重要的教育内容。许多人只会针对个别具有某些天赋的孩子,或者被寄予明星梦的孩子才会特别关注艺术教育,大部分家庭仍将“认知性”教育,也就是知识的获得作为孩子早期教育的重点。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幼儿早期教育难怪只剩下“知识性的”“认知性的”“说理性的”内容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知——幼儿的“起点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om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