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张照片刷爆了朋友圈。武汉市一家方舱医院内,周围各种声音交织嘈杂,一位年轻人却在很安心地看书,真是一股清流!被网友称为“清流哥”。对于大家的关注,“清流哥” 一直很低调,“我平时自己就很喜欢看书,这本书是因为兴趣爱好,根本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红。” 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张照片也引起全民的读书热潮,他当时阅读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也在网上成为畅销书。
众所周知,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学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
然而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0.3℅。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
比尔盖茨平均每周读一本书,俞敏洪每周读一本书,巴菲特每天读500页的书,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教授每天状态最好的时间都在读书,他们都喜欢读纸质书。盖茨还喜欢在书上做笔记,李嘉诚的习惯是让人读给他听,尽管每个人读书的方法不同,但是无疑读书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的习总书记也非常喜爱读书,阅读是他长期坚持的事。“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早在陕西插队时,他就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 2014年他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表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读书犹如与历史对话,如果不读书,就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难以积累知识、沉淀底蕴,读书亦犹如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常常能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有一次电视,无意间看到了董卿的访谈,听到讲到读书,她说:我一直保持每天睡觉之前一个小时的阅读,这个是几乎雷打不动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很多人问,你还能坚持吗?我觉得这个好像无所谓坚持不坚持,就是你习惯了,卧室里没有电视机和手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这也是我的一个习惯,安安静静的看会儿书就可以睡觉了。
我们学校是一所座落在图书馆里的学校,在倡导读书方面,一直是力尽所能,走在前面,是同行里边的风向标。走进学校大门,教学楼上里一个大大的“书”字提醒我们时时刻刻要认真读书、教书,而我们的彭校长更是几乎在每次的全体教师会上都要提倡老师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每年暑假开学前,学校都要请专家给老师讲如何读书;学校里经常举办的亲子阅读、读书征文比赛、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师生读书成长手册、读书交流分享等更是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全部,许多老师们也经常是手捧一本书,用点滴时间阅读,真正把读书当成了一种工作、生活常态。
除此之外,学校还聚集了一群爱读书的家长,他们组织了一个读书沙龙,每周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相互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并时常交换书籍、共同阅读。其中一个家长一年读了50本书,平均一周读一本书。当我问她如何有这么大的阅读量时,她说:“我只是把阅读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只要有一点时间,我就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并和孩子一起阅读。”结果,她的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读书。试想,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一下长大的孩子想不养成读书的习惯都难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慢慢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感觉真好。有时候因为工作繁忙疲劳几天没有读书时,我就感到心里空唠唠的,好像少了些什么;而一段时间坚持读书就会到内心很丰盈很、很充实。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吧!
当下,手机成了人们手里不可或缺的物品,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人们在不停地刷手机,这种习惯几乎占用了我们所有的业余时间,而碎片化的阅读根本无法让我们沉下心下来去认真地读一本好书,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多元化摄取资讯的需求,但时间长了,我们的大脑会被养的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意动,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最终会使我们变得焦虑、浮躁,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对事情陷入偏激……,而读书是一种能有效调节心态、缓解压力的方式,可以让人迅速沉静下来,内心世界获得真正的安宁。如果把生活中刷手机的时间换成阅读,以读书修身养性,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懂情趣、有温度、会思考的人。
所以,当有一天,读书对你来说,就像洗脸、刷牙一样变成了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我想你的生命一定会变的不一样。
给思想留一片芳草地,给心灵寻一处栖息所,有书籍的生活是明亮的,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善读书的民族更是有希望的!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吧,它会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