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坤道:中国女人的修养》读书笔记

《坤道:中国女人的修养》读书笔记

作者: 读书笔记汇 | 来源:发表于2024-05-17 19:04 被阅读0次

    《坤道:中国女人的修养》

    一、为人女,孝敬父母如敬天

    “中国人在姻缘方面有些基本原则,被很多年轻人认为是陈旧和过时的,甚至是错误和害人的,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国人最了不起的智慧,就是持经达变。什么叫作“经”?就是不变的原则。我们常常以古圣先贤的原则作为根本,因为这些原则经过长期的考验,不会错到哪里去。什么叫作“变”?就是权宜的应变。我们会根据时局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态度,改变应对的方式。中国人最了不起的就是几千年来既坚持不变的原则,又会不断地随时代做出权宜的应变,但是始终没有改变原来的精神,这样才会安全,才会可靠,才会有效。

    二、为人妻,为夫所敬更高明

    相敬如宾才坚固

    夫妻要懂得尊重对方,相敬如宾的婚姻才会长久。敬,就是看得起的意思。你要看得起你的另外一半,你的另外一半才会看得起你。彼此看得起,才会都有尊严,才会都很自爱很自重。想想看,我们对客人对同事对朋友都很好,就是对自己的另一半很简单很直接,甚至粗暴野蛮,这怎么可能长久呢?

    很多时候,会有人动别人丈夫的脑筋,就是看到他们的夫妻关系存在问题,才会想到乘虚而入。前面说过,中国人是交互主义,妻子敬重丈夫,维护丈夫的家长形象,丈夫自然懂得把功劳归功给妻子。公婆一定也会觉得,能够娶到这样的儿媳真是幸运,全家人都会全力地支持你。只要丈夫常常跟外人讲,我们家的事情都靠太太操劳,孩子有今天都是她教育得好,我的父母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这样别的女人还会经常产生闯入的想法吗?

    求同存异,彼此包容

    夫妻沟通有技巧

    相互规劝是责任

    用“家长”头衔套牢男人

    男人结婚就是为了一个穷极无聊的头衔而已,这个头衔就叫作“家长”。过去的女性绝对是有智慧的,一方面用贞操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用“家长”头衔“套牢”男人。

    孩子回家问,自己要去郊游,或者去远处旅行,可不可以?聪明的妈妈就算有主见,也不必说出来:“等爸爸回来你去问他好了。”如果爸爸不同意,孩子就会问他,为什么不可以去?省得妈妈一个人伤脑筋。如果爸爸说可以,孩子就会跟爸爸要郊游买零食的钱,让爸爸掏腰包就好了。像这种事情怎么就不会做呢?在子女面前,把最后的决定权让给爸爸,他就会乖乖地负起责任。

    现在的女人连家长都不让男人当,非要把所有重担都往自己身上挑,有这个必要吗?家长只是个空头衔,印不到名片上面去,也领不到任何的薪水。女人连这点最起码的东西都不给男人,怎么能让他尽心尽力?我看过很多本来甜言蜜语情投意合的男女,就是因为女人连家长都不让男人当,导致男人因此丧失斗志离开了。

    孕育下一代意义大

    为夫所爱,为夫所敬

    女性要抓住丈夫的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关心他。一个人被别人关心的时候,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心就被你关住了,人就跑不掉了。把人关住没有用,因为关不了他的心;而关住了他的心,人跑得再远,心还在你身边。所以我们说,人在那里,心不一定在那里;而心在那里,人一定在那里。什么时间说什么话,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时间有什么样的表现,自己要去衡量,要去调整。这就是修养,不需要讲太多高深的学问。

    妻子的笑容是最大的鼓励

    用关心牵住他的心

    三、为人媳,秉持孝道是根本

    现在这种人很多,有的媳妇常常当着婆婆的面跟先生抱来抱去,先生下班回家赶紧上去嘘寒问暖,婆婆看到心里会舒服吗?她心里会想:儿子长大了我自己都不搂了,为什么你一天到晚搂着媳妇不放?回来要问候也是先问候我,怎么会轮到她呢?婆婆会这么想,是婆婆小心眼吗?当然不是。人有七情六欲的冲动,夫妻会有一些亲密的行为都没错,但是只有在卧室里面,只有夫妻单独的情况下,怎么传情怎么亲密,才是两个人的事情。要做夫妻,回卧室去做,干吗非要当着婆婆的面呢?千万记住一句话:夫妻只有在卧室里面才是夫妻。一走出卧室的门,就不是夫妻了。我们要么是子女的爸爸妈妈,要么是公婆的儿子媳妇。中国人常讲一句话,人人要自重自爱。自己看重自己,别人自然尊重你;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为什么要看得起你?夫妻要得到一家人的尊重,必须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到处都是夫妻行为的表现,就叫角色混淆。

    自由是有限度的,是以不自由为基础的。每个人都有一部分不自由,大家才有相对的自由。想想看,一个房间只有一个人,窗户想开就开,想关就关,会有百分之百的自由。一旦有了两个人,你要关他偏要开,你要开他偏要关,自由马上就减少一半。来了第三个人,就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自由。只要有四个人,自由马上变四分之一了。自由不是没有限度的,媳妇在婆媳之间要有所忍耐,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会得到家人的尊重,才能有婚姻的空间。

    福气需要家庭传承

    四、为人母,有所爱也有所限

    教养的关键在妈妈

    第一,细心留意女儿的生理变化,让其学会自尊自爱。

    第二,从小培养与女儿深厚的感情,随时教导。

    如果一个人从长计议,考虑得长远一点,就会知道深厚的感情只有从小培养。等大了以后各奔东西,各忙各的,就很难做得到了。

    第三,培养女儿正确的性爱意识和观念。

    第四,帮助女儿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作为母亲,一定要帮助女儿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帮助她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你要让她懂得,在选择男人的时候,千万不要以身份、地位、经济收入为依据,因为这些随时都是会变的。那要看什么?第一个是要看他有没有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可以信赖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越有成就,越容易把另外一半轻轻地抛弃掉。有责任感之后,再看看他的胸襟大不大、眼光远不远、理想高不高。一个心胸窄小的人,就算有责任感也负担不起来,一个眼光很短浅的人根本就走不了多远,一个完全没有理想的人只不过是在混日子。测试了他的理想、胸襟和眼光,最后再看看他有没有执行力。完全没有执行力那只不过是口头说说而已,嘴巴讲很多没有一样能做得出来,那是很糟糕的。抓住这三个重点,八九不离十就能了解这个男人到底有多少分量。

    另外,对于妈妈来说,我希望你要跟女儿从小就灌输这样的观念,就是“无爱受孕”。没有爱情照样会怀孕,这才是糟糕的。男人看到女人很喜欢,女人看到男人也很喜欢,然后两个人就发生性关系,男方事后什么都忘记了,倒霉的只能是女方,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受孕。男人很简单,有爱情就在一起,没有爱情就走掉了,因为他没有什么顾虑和后遗症。女人就不一样了,很容易就会怀孕。有人说想办法不怀孕,那就更糟糕了,可能到最后没有人要跟你结婚了。还有人说有小孩没关系,可以去堕胎。要知道,堕胎对女性的伤害更大,有时候甚至连命都搭上了。这些事情在女儿还不懂的时候,都是需要妈妈十分关注的。

    第五,丑人多福并非偶然,慎教女儿做女强人。

    第六,教女儿学会用矜持保护自己。

    男女最好分别教养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宠坏子女及时补救

    亲子关系以人为本

    人生不过是一连串的关系,我们经常说某人十分幸运,其实只要三种关系良好,自然就会幸运。第一个,亲子关系。出生之后跟父母相处得很好,家庭很温暖。第二个,师生关系。上学以后碰到一位好老师,学得很起劲。第三,职场关系。工作以后得到上司的器重,获得充分的机会。人生就是由各种不同的关系串联起来的。一生当中亲子关系很好,师生关系很好,然后职场又很顺畅,难道还不够幸运吗?

    对于亲子关系,中西方社会都以善为目标。不过西方的善,以真为基础;中国社会的善,却以美为基础。如果大致区分,亲子关系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朋友关系、血缘关系和教养关系。西方人的父母和子女比较偏重于朋友关系,重诚信,讲义气,彼此之间也很客气,属于一种感情主义。如果志同道合,当然其乐融融;但是万一意见不合,也很容易离散。现在很多人十分赞同这种方式,殊不知变成朋友关系之后,子女只是在众多朋友之中,又增加了一对大龄的朋友,却失去了唯一的父母;父母也只是多了一个年纪轻的忘年交,除了法律的义务和权利之外,不必对子女负起其他的责任。

    一个家庭的独特家风。要达到这种现代化的家庭理想,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必要而且重要的基础。鉴于上面两种关系的弊端,我们现在希望以中国人的伦理精神配以西方式的科学方法,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建立一种教养关系。一方面,父母就是父母,不是子女的朋友。父母可以站在父母的立场来做子女的朋友,子女却不应该因此而把父母当作朋友,以致心目当中没有父母。另一方面,教养关系非讲是非不可,而且一定要重视品德。说得更清楚一点,也就是用中国人的精神来调整西方式的方法,这应该是现代家庭所需要的亲子关系。

    人是观念的动物,一切关系都由观念在做决定。观念不相同,所产生的关系就不一样。亲子关系由亲子双方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所决定,而双方的态度行为又为各自的观念所左右。观念产生态度,行为决定关系。所以讲到亲子关系,首先是父母的观念要正确。父母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亲子关系。西方人骂人只是骂个人,而中国一开口就是“你爹妈是怎么教你的”。父母需要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因为将来算总账是算在父母身上,谁也没有办法逃避。

    尊重子女的个性目标

    有所爱就该有所限

    爱护女子是亲子关系的基础,但并不是全部。父母的爱不是用来宠坏孩子,而是用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一定要喜欢子女,但是不需要期待子女同样无时无刻喜欢父母。有些父母害怕被人说自己不爱子女,以致处处小心,为了要表达出对子女的爱,甚至到了不敢管教子女的地步。这样的父母是自私自利的,只顾自己的虚荣,却不顾子女一生的幸福,是不是自私到相当可恶呢?还有的父母怕失去子女的爱,以致什么都不敢管、什么都不敢教,甚至情愿受子女的威胁勒索。这种做法等于放手让子女自生自灭,而且子女长大以后,也一定会抱怨父母不知道管教自己。

    五、终身大事,不求最好但求合适

    择偶观念需厘清

    如果把恋爱中的男女看成是两个圆,那么双方的关系会有三种情况:同心相交或者分离。第一种,同心。当两个人的想法一致时,两个圆就会重叠在一起,变成一个同心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圆满”。第二种,相交。意味着两个人的想法不太一样,有点分歧,但总还有一些交集,还是可以商量的,不至于产生太大的问题。第三种,分离。就是你想你的,我想我的,两个人完全处于分离的状态,就算以后结婚了也是同床异梦,这就比较麻烦了。

    同心圆的爱情与婚姻,是最理想的结果,这样生活才会比较美满。女性在恋爱当中,最好事先要有这样一个目标。那怎么才能知道他是不是与你同心的人呢?这就需要按部就班、循序交往,不断地加深对彼此的认识。这时恋爱就进入了择偶的阶段,也就是要了解两个人是不是真的同心同德,将来能否协同一致,值不值得将对方作为终生的配偶,然后考量多方面因素,最后做出慎重的决定。

    恋爱开始需谨慎

    婚恋对象要多方考察

    很多年轻人问我:“怎样才能清楚地了解男朋友到底如何呢?”其实只要有心,我们有很多途径,可以做出很实际的判断。比如说,看看他读什么书。女性只要看看男朋友书架上有哪些书,或者正在读什么书,基本就可以清楚这个人的兴趣、爱好、层次、品味了。

    再比如,看看他周围的朋友。朋友会经常集合在一起,就表示他们是志趣相投的。从他交一些什么样的朋友,跟朋友如何互动也能得到很多信息。他在你面前可能会伪装得很规矩,话讲得很动听。如果他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态度跟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那你就要开始怀疑了。

    你还要多留意他眼睛的反应。一个人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眼神会有变化,瞳孔会有反应,这是谁都瞒不了的事情。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开始若无其事地扯来扯去,你出其不意地跟他来一句:“我有个远房姑妈,几十年没有见面,最近突然回来探亲,送我一个好大的戒指……”或者说:“真没想到,我叔叔的同学现在做了好大的官……”这时候你去观察,他有什么反应?眼睛突然亮了起来,瞳孔马上放大了,你就知道他一定是个贪财好利的人。大街上眼睛总跟着漂亮女人转来转去的人,不好色才怪呢?眼睛是身体最诚实的部分,这个是骗不了人的。

    当然,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到对方家里面去看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庭拜访。一方面你可以了解他们全家人,另一方面他们全家人也可以看看你,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因为只要结婚,就迟早会跟全家人互动,如果结婚以后才发现除了配偶之外,没有一个人合得来,那不是很痛苦吗?所以借由家庭拜访,看看男方家里的其他人好不好相处,以后能不能接纳你,同时从他的父母关系上面预见一下自己婚后的状况,这是一种非常自然有效的途径。

    家庭拜访,尤其是第一次拜访十分关键,所以双方一定要事先约定日期,以便让男方家庭有充分准备的时间。女方更是要做好思想准备,明白都要留心哪些方面。

    第一,看看男方的家庭环境。 一个家庭的家居布置舒适合用就好了,这才是正常的生活态度。

    第二,了解男方的家庭氛围。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通过男方父母如何招呼儿子的异性朋友,可以看出这一家人心目当中有没有彼此的存在,了解子女在父母心中占据多重的分量。

    恋爱之中要守贞

    如果两个人对彼此都好奇,那就更糟糕了,就会喜欢上“一夜情”。对他们而言,“一夜情”只是增加一项记录而已,就好像今天探险到一个什么地方,明天又发现一个什么景点一样。男女之间的“一夜情”,完全就是生物性的行为。看看动物就明白,它们交配一次后从此就分开了,没有什么责任可谈。人如果和动物一样,还有人的价值和尊严吗?

    但是关怀就不一样了,关怀会让男人尊重女人。他会说:“虽然我有这个冲动,但一切等到结婚再说吧,这样我也不会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对婚姻负不负责,从婚前会不会发生性关系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最在乎的是有没有得到对方的心,而不是有没有得到对方的身体。现在很多年轻人把身体摆在第一位,其实已经是偏离了中华文化。

    结婚之前一定要守贞,两个人合得来就继续交往,逐渐谈婚论嫁;合不来就各走各的路,趁早各奔东西。两个人只要没有发生性关系,你可以找别人,他也可以找别人。既然没有什么瓜葛,就不会对不起任何人。

    结婚典礼有深意

    我读过大学,也教过大学,坦白讲,大学生的感情是很不稳定的,恋爱成功的几率很低。为了这段很短暂的交往,使得大学四年失去了很多长进的机会,仔细想想是很划不来的。当然,我们也没有说大学时男女禁止交朋友,我们反而鼓励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只是不要急于变成爱情关系,不要一下子就去固定下来。

    其实就算踏入社会以后,先把工作稳定一下,为将来打下更好的基础,替自己的婚姻设定更高的标准,然后按部就班地把爱情和婚姻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情来探讨也不迟。就男性而言,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应该是一个比较适婚的年龄段。那女性呢?可以提前一点,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为宜。因为女性年龄越大,第一胎的生育越不安全,这些都是应该顾虑到的。

    因了解和相爱而结婚

    比如“结婚以后要不要生孩子”“是两个人住还是和父母一起住”等等,这些问题是迟早要面对的,很正常也很现实,为什么不去谈呢?两个人整天看电影、谈理想,然后你骗我我骗你,能骗多久呢?不要等到结婚后才发现,彼此对很多事情的想法根本不一致,这个时候你埋怨他没说,他埋怨你没问,根本于事无补。

    现在很多年轻人,等到恋爱成熟了,快要结婚了才去做婚前体检,那其实就是个形式而已。彼此已经投入感情都谈婚论嫁了,若是其中一个检查出有什么重大的病患,你又能怎么办?你能就此分手吗?那也太绝情了吧!所以不能开始没有打算,最后才考虑这些事情。换句话说,那样已经太晚了。

    六、家庭教育,子女的“第一课堂”

    父母必须达成教育共识

    第一,父母要有共同立场。

    当然,父母面对子女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但应该避开子女私下沟通,更不能在子女面前发生争执。比如关于子女入学择校等重大事宜,最好事先了解子女个人的想法,然后父母仔细权衡利弊,形成一致的结果之后再向子女宣布。日常性的事宜,按照前面所说让爸爸当“家长”的原则,由爸爸做主即可。有时某些具体的意见,父母不可能完全如出一辙。但是最起码在孩子面前,不要让他感觉到分歧,否则会大大抵消教育的作用。

    第二,父母要巧妙配合。

    第三,父母要有合理分工。

    理性关爱从婴儿时期开始

    有些父母认为大的表现当然应该奖励,这么小的表现哪里用得着大惊小怪。其实,奖励小的表现,孩子才能够有大的表现。如果小的表现没有获得奖励,孩子就没有兴趣做大的表现。我们不赞成公开表扬,却十分支持私底下给孩子一些鼓励,帮助他加强信心,做得更好。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要记住,讲话要站在孩子的立场,随时改善子女的行为,从第一句话就要让孩子听得进去,这样才能有效果。根本听不进去,再急也没有用,父母要自己去调整。

    那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动用“武力”的方式?我们的建议是警告孩子五次,父母才可以考虑打的问题。父母要让子女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平白无故打你,更不会因为自己的不高兴就打你,一定是你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而且是屡教不改才会这样做。

    七、习惯培养,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子女所需的生活观念内容很多,比如读书的习惯、好学的精神、团结友爱、谨言慎行、尊老爱幼、知错就改等。我们在这里,只提出三个最基本的观念,那就是好学、知耻和上进。这三个基本的生活观念,不管时代怎么变化,绝对不能放弃。子女从小培养出这三个生活观念,其他的观念便会如“三生万物”一般,触类旁通,自然产生,终生受用不尽。

    知耻的人除了慎行,必然也会谨言,以防说错话被人笑话。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就是告诉我们,人是不得已才讲话的,能够不讲最好就别讲。今天的人讲得太多,听得太少,所以往往不长进。大家在一起,不讲话的人收获最大,讲话的人把肚子里面的东西都讲光了,一无所得。

    三岁以前的孩子,学会了爬和走以后,一定会翻箱倒柜把家里的东西搞得一团乱,这个时期基本无从教起。父母只能等他睡着以后,把翻乱的东西整理好。三岁以后的孩子,便应该开始生活能力的训练,最基本的是在“衣”和“住”方面做到整齐和清洁,在“食”和“行”方面做到安全和合适。

    一般而言,零到三岁是一个阶段,三到六岁又是一个阶段,进入小学又不相同。不过零到十二岁,可以看成进行生活教育的最佳阶段,学习功课并不是很重要。初中阶段,可以说是最为棘手的时期,稍微不小心就容易发生偏差。这时期的教养最好是知识及生活并重,并且特别注意子女交友的状况,以确保其正常成长。高中阶段,要逐渐放手,让孩子自立,打好大学阶段离家独立的基础。考入大学以后,要鼓励孩子关心社会国家,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成人之后,父母可以用朋友的态度来对待子女,子女却应该谨守本分,把双亲当作父母来尊重,并且随时恪尽孝道。

    人生最关键的,就是做好阶段性的调整,父母子女皆是如此。阶段性调整怎样来做,固然由父母的价值观来决定,但是子女的感受也是父母必须注重的因素。父母也不是圣贤,不敢担保自己的价值观不会误导子女,所以合理的方式是随着子女的年纪增大,逐渐减少“绝对”的观念,放宽“相对”的角度,来开阔子女的视野。

    立规矩从婴儿开始

    中国人常说:子女在父母的心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这句话应该有三层含义:第一,只要父母活着,就有责任教养子女。第二,子女长得再大,也需要父母给予阶段性的不同的教养。因为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些需要父母指点提示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只有父母最清楚,也最方便说出来。第三,子女再大,也要孝敬父母,尽量按照父母的理想,使自己做得更好。

    第一,正确对待婴儿生理需求。

    第二,婴儿并不需要特别环境。

    通常从六七个月开始,父母就要开始注重对婴儿脑力的开发。提供给孩子一些可以拨弄的玩具,但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计。妈妈在旁边看着他玩就好了,不要勉强他做什么,也不要教他怎么做。玩玩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孩子会有自己的变化,这是创造力的来源,家长不能剥夺。

    第三,通过行动传达规矩观念。

    婴儿八个月以后,个性逐渐开始形成。一个人的自信心奠基于出生后的八至十八个月之间。短短十个月的时间,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母亲在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唯一的教养者,不但要充分表达对婴儿的关爱,而且要通过示范教导和协助的方式,严格要求婴儿执行父母所规定的规矩。我们常说教养子女要趁早,这段时间一定要把握住。

    三岁之前多正面教导

    中国人常讲“三岁主皮,五岁主骨”,是说孩子三岁以前有什么问题,还有改变的可能。可是到了五岁,就会根深蒂固。三岁以前子女教养的重点,应该以品德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为主。父母可以运用三个办法:指导、提醒和改正—事前指导孩子,过程中提醒孩子,做错了帮助孩子。父母以身作则,在和子女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保持和谐的气氛,通过三种方法不停地循环使用,提供各种安全的尝试让孩子自己成长。但是要随时纠正孩子不对的行为和观念,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一,培养孩子的习惯要有计划。

    人一生需要学习的事情很多,吃饭、走路、坐立、说话等方方面面,没有一样天生就会。而且,中国人说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每样事情都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二,多给孩子清楚正面的教导。

    父母跟孩子讲话,要从正面来引导,少用负面的描述。也就是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而不是告诉他不能怎么做。

    第三,事先教导重于事后责备。

    父母还应该教导子女养成反省的习惯。我们建议一家人每天固定出二十分钟左右,作为父母子女共同反省的时间。以便把每天所接触到的种种事物加以归纳剖析,告诉孩子到底错在何处,如何避免,并且进一步类推寻找今后更为妥善的处理方法。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拿一些共同的活动来进行分析、比较和检讨,使子女在对谈中学习分析、思考和表达,逐步养成子女反省的能力和习惯,并且教导子女有过必改,而不是害怕犯错或者一错再错。

    入园后适时鼓励、适当奖励

    幼儿园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和配合,补足家庭教育的部分功能,配合父母更好地施教于子女。因为游戏是幼儿的第二生命,而幼儿园则给子女提供了一个玩伴更多、内容更丰富、选择更多样的游戏场所。

    至于大人应该怎么做,很简单,就是当孩子合作的时候,赶快多教他一点;当他开始抗拒的时候,就少教一点。孩子反抗的时候,父母知道他是在学习反抗,这时退让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孩子慢慢长大后也会知道,人家对抗他的时候,他就退让一点;人家合作的时候,他就稍微进一点。这会让子女一辈子都受益,将来遇到各种状况都能适应。父母要顺着子女的生活进程,慢慢培养他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

    父母此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帮助子女初步认识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有些妈妈的确很了不起,有意或无意经过学校时,她会告诉孩子:“这个就是你以后的学校,再过一年你就要来这里上小学了。”子女听了,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再有一年就要上小学了,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学校的规定,也应该在家里就一点一滴地教会。比如妈妈告诉孩子:“进了小学就跟以前不一样了,上课要准时,不能迟到。迟到的话,全班同学都看你一个人进去,你会不会很难为情?”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上课是有铃声的,甚至最好找机会让他听听看。孩子有了妈妈做的这些心理铺垫,就会明白到时候要转变自己。熟悉规定后,转变起来就会比较自在,也容易适应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

    小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协助子女调整入学后的心理变化。

    克服恐惧心理。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包括惧怕黑暗、惧怕暴风雨、惧怕动物等。父母的责任是当孩子恐惧的时候,不要离开他们的身边,并且帮助孩子克服已有的恐惧。老实讲,孩子初入小学时情绪很复杂,一方面他有一种期待,另一方面心里也有相当的恐惧。除了学校的规模大、一起相处的同学多之外,那些高年级学生和成年的老师也会引起孩子很大的紧张。这个时候妈妈需要特别体贴,可以跟孩子讲:“没有关系,第一天上课,妈妈会在外面,你有事情随时找我,妈妈会帮你忙。”这样孩子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第二,启发子女心智仍要依靠父母。

    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实在是心智的发展,这种事情完全委托给学校老师是靠不住的。孩子从课本上看到的内容,从课堂上听到的东西,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基本上有很大的不同。心智发展最主要的活动并不是看到或听到,应该是“思虑”,而不是“思考”,因为“考”和“虑”的不同,在于“无心”和“有心”。父母告诉孩子这是梅花,那是桃花。孩子如果只是看到和听到,思考怎样记住桃花和梅花,只动脑而不用心,并不亲自分别它们的差异性,充其量只能获得知识,却不能开启心智。唯有用心去想这种为什么会叫桃花,那种为什么会叫梅花,怎么通过叶子、树干和花朵之间的关系,分辨两种花根本的区别,才是有心思虑的表现,对孩子心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父母多留出一些时间和子女共同生活,鼓励子女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一起到图书馆、博物馆、名胜古迹、山上海边、郊外田野,共同合作寻找答案。父母耐心陪同子女,养成了孩子思虑的习惯,就可以逐渐放手。有一天眼看着孩子不必父母督促,不需父母陪伴,自己便自动自发地读书查阅,还与家人分享收获心得,父母一定会十分欣慰:看来这一段的陪伴至关重要,也十分值得。这也正是前面所说的父母由教到陪,再到子女自己做事情的过程。

    第三,着力培养子女一生爱读书的兴趣。

    在中国人心中有两个人最了不起:一位是文圣孔子,一位是武圣关公。他们活着时并没有建大功立伟业,历史上那么多雄才大略的人,我们为什么偏偏推崇他们?原因其实很简单:孔子毕生的勤奋不已告诉所有的中国人要好读书,而关公一世的所作所为告诉所有的中国人要讲忠义。人生最要紧的,品德方面讲忠讲义,兴趣方面读书好学,如此而已。

    上学以后,孩子自己能够阅读,父母在旁边也一卷在握,乐在其中,碰到有趣的文字或者新鲜的报道,可以和子女分享。子女耳濡目染,自然更有乐趣。准备一些儿童书刊,鼓励子女有心得时写出来。绝对不要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用,父母就已经尽了责任,读书求学则是老师的事情,与父母无关。就算父母自己以前读书不多,照样可以陪伴孩子读书,自己也趁机学一些,岂不更好?

    青春期需适时进行性教育

    十三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孩子进入到人生的青春期,通常女孩子会比男孩子提前一点。青春期是人生变化最大的时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学家把它称为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并未为过。这个阶段孩子精力旺盛,非常容易冲动,反叛性特别强,而且对异性开始产生兴趣。父母在这个阶段最好格外小心,让子女平安度过。

    第一,处理好自立和依赖之下的心理矛盾。

    父母了解这些以后,针对孩子一些“血气方刚”的表现,就会把它当作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应该斥责的时候加以斥责,应该批评或提出意见时,也要以父母的身份给予批评或意见。我们理智处理的方式,并不是放弃父母的身份,而是采取辅导的方式从旁加以指点,尽量不要直接地指示和纠正。孩子受到相当的尊重,就会更加尊重父母,对于父母的辅导反而更加容易接受。有时以说笑幽默的轻松方式,更为容易化解紧张的场面,若是一味以严厉的态度来对待,很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二,父母最好多多了解子女的交友情形。

    在子女交友方面,父母不应该消极防范,而要积极引导。父母从旁安排品学兼优的朋友,有朋友彼此互相劝勉,发挥益友的功能,当然有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除了明了孩子的朋友,最好连对方的家长也认识,那就更加安全了。比如父母一些朋友的孩子,应该跟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几个家庭彼此都很了解,有事情又可以双向联系,孩子在一起交往当然会很放心。父母也要告诉子女,每个人都需要各式各样的朋友,并不是兴趣完全相同才可以做朋友,有时候也要结交一些个性不一样的小伙伴,这样子女的性格才会全面。

    第三,适时适当地对子女进行性方面的教育。

    家庭的性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明白爱情的态度、男女的分工以及爱护生命的观念。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子女的好榜样。同时,孩子所提出的问题,父母不必有问必答,俨然以性教育者自居,反而提供不良的示范。对于此阶段的孩子,不必进行过多的性教育,告诉他一些性的常识就好。比如对子女说:“性是每个人天生和必然的事情,没有什么神秘的,也不必太过好奇。有些事情慢慢随着年龄长大就会懂得,到时候我们再来商量研究,不需要现在就搞得很清楚,一知半解反而不好。”父母用一种看得起子女的亲切方式,告诉孩子一些关系他自身的事情,让子女感觉到父母的慈爱、家庭的温暖,才是此时正当的性教育。

    高中培养独立思考、自律自治

    第一,培养子女的独立精神和自治能力。

    在学业方面,父母要鼓励子女自动自发地求取知识。父母尽量减少直接和老师联系,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家中最好每月举行家庭会议,讨论与孩子切身有关的事宜。子女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报告在校的状况、师生的趣闻,也可以规划郊游、参观等活动,以及零用钱的使用……如果有争议,父母也不必生气,最好另择机会,耐着性子向子女解释,不能当场发火大声斥责,以免影响以后会议的效果。子女所看的课外读物,父母最好多加了解。现在许多作品对孩子的身心有害无益,甚至有些作品所描写的个别情况简直匪夷所思,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偏激或颓废。如果发现不妥必须和子女讨论,使其透彻了解,不致盲目相信。现在网络信息发达,最好能够趁早提醒子女:计算机是工具,而不是玩具,千万不可人为物役。

    第二,上大学并非父母子女的唯一选择。

    第三,高中阶段子女恋爱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一,对子女父母仍需善尽提示责任。

    第二,异性问题父母仍需要谨慎提醒。

    父母要鼓励子女大学期间多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异性朋友相处最好是多人参与,而不要双人自成一个搭档。如果有意更进一步,最好先和父母商量,听听父母的意见,千万不要陷得很深才向父母求救,弄得大家都心急不安。

    第三,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八、坤道修行,让一切趋于圆满

    合理把握家庭事业

    陪同子女长大,是人生的巨大乐趣。子女只有在孩童时候,才对父母最为依赖。逐渐长大以后,因为求学、工作、婚恋等诸多原因,再想拉回自己身边恐怕十分困难。而且从小缺少共同的交集,长大以后很难有浓厚的亲情观念。

    陪同子女长大,是人生的巨大乐趣。子女只有在孩童时候,才对父母最为依赖。逐渐长大以后,因为求学、工作、婚恋等诸多原因,再想拉回自己身边恐怕十分困难。而且从小缺少共同的交集,长大以后很难有浓厚的亲情观念。 我们并不反对女性享有同等的工作权,具有同等的职业自由。但是我们认为,至少从怀孕开始,最好能够暂时从职场上退下来,专心把生育的事情处理好。等到子女长大,再逐渐恢复自己的职业。这对家庭对子女对自己都有很大的好处。教养子女是母亲最伟大的天职,母教作用也远远超过父亲。教养出良好的子女,不但子女会幸福快乐,母亲自己也必然幸福快乐。如果一定从事职场工作,最起码晚上下班之后,一定要把孩子从公婆家或学校中接回,记住四个字—共同度过,这对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事先防范,冷静对待

    结婚手续和结婚典礼,是对婚姻的一种基本保障。结婚的时候一定要办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完成合法的婚姻手续。

    夫妻吵架的六个原则

    第一,夫妻关系亲密,吵架在所难免。

    第二,吵架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但绝不能轻言离婚。

    夫妻只要都没有离婚的观念,就不会有吵到最后不可收拾的顾虑,那就可以放心地吵。说得再清楚点,脑海里面没有离婚的观念,才有吵架的资格;脑海里面存在离婚的观念,根本没有资格吵架。其实可以放心地吵架,也是一种享受。夫妻都把话讲出来,问题就解决了,这比什么话都闷在心里不讲,看起来好像很和谐,实际上很虚伪的夫妻强多了。夫妻有了“可以吵架,但不会离婚”的观念,再来研究怎么吵,才是比较实际的。

    第三,火气大时更需要冷静,冷静才有办法讲道理。

    第四,就事论事不要争对错,注重改进从自己做起。

    第五,生气的时候无好话,用脸色表达更加合理。

    夫妻之间只要能够做到多观察、少讲话,多谅解、少责备,就可以减少很多摩擦。

    第六,不要批评对方的父母,不要议论对方的家人。

    夫妻双方都不要去批评对方的父母、议论对方的家人,这是最起码的修养。只要太太在先生面前骂他的弟弟,先生不会说自己的弟弟怎么样,但他一定会讲太太的哥哥怎么差劲。这是交互主义,你可以批评我弟弟,我就可以批评你哥哥,然后就鸡犬不宁,可能连两家人都牵连进来。

    应对外遇的六个原则

    第一,刚发现时自己保持冷静。

    女人提出离婚是用男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对男人最大的解放。如果我是女人,男人在外面有了外遇,我就装作不知道。要跟我离婚?免谈!看谁拖得久。男人本来就迫不及待地要离婚,没等他说出口,女人先自己拍着桌子跟他闹离婚,自己还觉得很神气,岂不是成全了他们?即使不是上当受骗,也是正中下怀。这样做不是傻瓜吗?

    第二,最好先检讨自己的缺失。

    第三,不可以牙还牙以资报复。

    其实,以牙还牙已经是在放弃婚姻了。中国人常说,东西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婚姻不到最后关头,永远不要轻言放弃。太太觉得现在的先生很坏,但是会坏到什么程度,已经十分清楚了。离婚以后再换一个,就一定会比这个好吗?谁也不知道。既然这样,还下这种赌注干什么?离婚是非常不得已的事情,不要开始就去考虑。其实离婚之后,后面的问题更是一大堆,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人生区区几十年,青春更加短暂,换来换去,到最后往往一无所有。

    第四,激发妒意可能促其回头。

    一个人总有些理性,虽然不多,但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理性了。因为婚姻需要适度的限制,感情也会产生合理的嫉妒。太太可以故意在先生面前跟一些男性谈笑风生,表现得比较亲近。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真要去争取其他男性的好感,更不是自己也要寻找外遇,而是激发先生的嫉妒心理。如果先生有嫉妒的表现,太太不能说“你都可以,我怎么不可以”,而是要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让先生心里明白:我不希望她这样,她会改正自己,我自己的做法是不是也要改正呢?否则真的会失去这个太太。

    第五,事态严重请父母多协助。

    是先跟自己的父母来说,还是先跟公婆去讲?我们认为在哪里发生的就在哪里解决比较好,另外,先跟公公讲比先跟婆婆讲要好一些。太太对公公说:“他最近有些状况,我不晓得是真还是假,可不可以请您了解一下。”公公了解情况之后,就会跟先生去谈,因为父子沟通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公婆出面的时候,太太最好不要再去讲话,看公婆怎么调理就好。不能认为公婆都出面了,就趁势不依不饶,那最后只会大干一场。什么事情如果准备大干一场,最后不会有好结果。

    第六,必要时可以动员全家人。

    必要的时候可以动员全家人对付孤立有外遇的一方。这样的力量当然最大,可是要看平常跟全家人相处得怎么样。平常全家人都得罪光了,这个时候谁也不会真心帮忙,甚至会看笑话。所以我们常说平日做人很重要,只有平日善待他人,等到紧要关头的时候,大家才会伸手帮忙。如果平常趾高气扬,而且得理不饶人,吃亏的永远是自己。理直不能气壮,反而要气和。军人有正气,正气凛然才能战无不胜。商人讲和气,一团和气才能生财有道。家庭不是讲法的地方,也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讲情就要以和为先,而不是以理为先。很和气地去讲道理,别人才会听得进去。气很壮的时候,就算理再直,别人也很难接受。最后虽然道理在自己这边,但是失去了所有的人。

    面对离婚的六个要素

    第一,离婚之前分居一段再说。

    所以感觉非离不可之前,最好先行分居一段时间,三个月六个月,或是一年都可以。因为一旦办理离婚手续,那是彻底撕破脸皮,再去挽回就难上加难。

    第二,一方让另一方全盘控诉。

    坦白讲,夫妻吵架并没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只是因为一时在气头上,才会认为日子简直没法再过。事后想想,自己都会觉得可笑。曾经有一个先生,太太要跟他离婚。他找来一块白板,然后对太太说:“你要选择离婚,一定是我不对。你先把认为我不可原谅的错误,一条一条地写在白板上。如果我不能给你满意的答复,那就按照你说的离婚。”太太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开始一条一条地列举先生的罪状。可是太太写了擦、擦了写地折腾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有哪条是不可原谅,或者责任完全在先生身上的错误,最后说算了算了,还是不要离婚了。

    其实还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化解冲突。如果当时很生气,气到胃痛,气到晚上睡不着,就到书房拿出一沓信纸,把心里的不愉快、把所有难听的话统统写在上面。但是希望做到一点,不要马上拿给对方看,不要马上叫对方起来当面算账,自己写完就去睡觉。等到第二天醒来再看,会发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随手一撕就会过去。

    第三,有子女要耐心做好安排。

    第四,记住好聚永远不如好散。

    第五,两家人不要弄成死对头。

    第六,离婚之后两人互不干预。

    理性对待婚姻失败

    我们要记住,万事开头难。回想一下你当初恋爱的时候,刚开始也不晓得跟那个人怎么谈起,你看到他就害羞,看到他就想躲,明明准备了很多话,就是讲不出来,这就是事实嘛!后来越来越熟,越来越顺,好像什么事情都可以讲。这就告诉我们,开始就要谨慎,路自然越走越宽;开始不谨慎,就会造成很多的障碍,最后明明是个很好的道路也被自己破坏掉了。所以不管是爱情、婚姻,还是家庭,一开始都要十分小心、十分谨慎。

    不管怎么样,每一个人对过去的一切都不需要后悔,因为后悔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把过去当作经验,好好反省,有哪些优点,今后要发扬;有哪些缺失,今后要调整。作为一个人我们要的是掌握未来,从今天开始有一个新的出发点,发奋去做,未来才对得起自己。

    凡事看开,不要看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坤道:中国女人的修养》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qw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