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放假后,家长们一碰面,两句一聊就聊到孩子学习上。理所当然会聊到孩子考大学上,然后就讨论如何才能上一所好的高中是关键。
本来我觉得孩子凭着自己的学习,期末都能获得优秀已经不错了。但有的家长不罢休,一定得知道自己家孩子成绩,仿佛一定要在95以上才上,要进入前五名才行。目的是能清楚孩子今后的努力方向。
个人觉得分数是个参考值,努力方向还是要综合看孩子平时的学业表现情况。但妈妈说到我们附近中学升高中的升学率,着实让人担忧,而我们又哪来那么多资金再买套学区房,就算换房,压力也不小。
这样一想来,不由得也跟着焦虑起来了。
该怎么才能工作和孩子兼顾,就成了心头的结。
当我把自己的焦虑告诉孩子爸时,他居然说,不用操心,他正在想办法,也准备做短视频了,说不定就有钱买学区房了。
我真的是太佩服他的过度乐观了。
但焦虑又有什么用呢?先重要的还是保证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有独立于社会之能力,才能考虑力争优秀。
今天有一天时间陪伴孩子,看着孩子写作业时,总算找出了孩子丢分的原因——粗心、不专注。
1.写作业中的小动作不断:写着作业的同时,脚在不停地动;当脚不动了,另一只手不是在摸橡皮,就是在玩尺。
2.看题会错字或漏字。
明明题目上是500,居然看成800。
自己思路是正确的,但答题时,会把符号或数字写错,比如有一题求两个小长方形接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算其周长。孩子想写的是2×6=12,结果写成2+6=12。
3.只重视答题速度和结果,不重视卷面的整洁度。
比如,写语文作业时,有的字大有的字小。当有写漏的,不擦掉,就直接用极小的字插在本就很挤的两字的微缝中。我故意问他,这是到冬天了,字也怕冷了,非得挤一块取暖吗?
孩子还乐呵上了,说什么也不擦掉重写。
4.孩子只能接受赞美的话,不接受反驳的话。
真的如《百家讲坛》中赵玉中教授所讲,为什么过去的教育可以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孩子也能成才,而现在的孩子,说不得打不得,因为时代变了,信息太多,资源太多。教育要从硬管理更改为软管理,而软管理的度,是很不好拿捏的。
看到孩子的各种小动作时,真的有紧握拳头的动作,但深吸一口气又咬着牙放松,找出孩子的亮点,顺带提一提建议。
比如,看到他扭曲在一起的字,我找出他列的算式整洁、做题思路清晰,字若像思路一样整齐有序就完美了。
面对未来的焦虑,自己必须隐藏,在调整孩子学习计划与目标,还得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
难怪说,这一代的家长太难了——不能罪上司,也不能向孩子发脾气,稍微不注意,你可能就被评为有暴力倾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