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一个人只有有了更高的目标,才能激发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意愿,才能促进改变。
我们首先要知道“我是谁”、“我是怎样的”、“我能成为什么样”。
01独立与互赖
真正独立的品格,能够让我们主动摆脱对环境和他人的依赖。
独立却不懂互赖的人,只能成为独个的生产标兵与优秀领导或最佳合作者支撑之类的称呼,无缘也不会拥有美满的家庭,婚姻或集体生活。
互赖是一个更为成熟和高级的概念,生理上互赖的人可以自力更生,也明白合作会比单干更有成效;情感上互赖的人,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但也知道爱心关怀以及付出的必要性;智力上互赖的人,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一个能做到互赖的人,既能与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潜力。
史蒂芬的七个习惯中的前三个(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到独立,这些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范畴,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才能使公众领域的成功。
真正独立之后就具备了有效互赖的基础,开始致力于更为性格导向的公众领域的成功及习惯,第四第五第六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所传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
如果我们不能客观的考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不能理解他人,感知他们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无意间就会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内心却还觉得已经很客观了。
02 环境决定命运吗
目前盛行的社会观点认为:环境与条件对我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否认条件作用的影响巨大,但并不等于承认他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但是,人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选择,超越环境的禁锢。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
爱因斯坦曾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
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爱,怪罪别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
想有选择的自由,同时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应该是马上承认错误,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反败为胜。
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人生的下一刻,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未来,这样我们也会重获力量。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生活受到外界条件的制约,那也是因为我们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了被外界条件控制,这种选择称之为消极被动。例如有人很容易被天气状况影响,也会受到“社会天气”的影响,别人以礼相待就笑脸相迎,反之则摆出一副自慰的姿态,心情好坏,全部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能够慎重思考选择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感情用事一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结语
对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失言食言别人是否履行职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如果一直认为问题存在于外部,那么请马上打住,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有问题。
知道自己应该具备责任感,并且能负起责任,对于高效生活至关重要。
埃莉诺罗斯福: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圣雄甘地也曾说过: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尊。
可见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
我昨日的选择决定了今日的我,我有权另做选择。
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进而思考应该如何回应,这种更宽广的视角反映的可以提升人的态度价值观。
太多人,只是等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找到好工作的人,往往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