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越是穷乡僻壤,越是暗生疮痍

越是穷乡僻壤,越是暗生疮痍

作者: 彬琼 | 来源:发表于2017-02-05 11:18 被阅读0次
    越是穷乡僻壤,越是暗生疮痍

    文‖彬琼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家乡民风淳朴,乡风清新浓郁,是个有点守旧但善良暖心的小地方。它安安静静地坐落在关中西部边缘地区,因远离城市而一尘不染,因地势、交通、资源等的限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兢兢业业,保持着古老传统的作风,它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认识变得有些不一样了。这个让我倍觉亲切和善良的地方正一点一点从我的记忆里消失,每看到它一次,就陌生一次。当我跟母亲谈起我的困惑时,母亲淡淡地说:不是它变了,是你长大了,你的眼里开始能看到世间的丑恶和病态了。

    叔叔一家路过来串门,一进门就用无比感慨的语气说:“我家表侄女昨天订婚了,彩礼16.8万,还让男方在县城买了一套大房子,现在还在商量买车的事情,如果男方不同意就悔婚。你看现在养个女儿多值钱的,无论长的咋样,到年龄了家家争着要,哪怕是二婚的都特别抢手。”

    母亲顺势接上话:“那你赶紧把你蕊蕊养大,以后不止这些钱,你就要啥有啥了。”

    我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弱弱地来了句:“最好别让咱蕊蕊上大学,高中也别上,要不然可能就亏了。”

    我的话让原本热闹的场面一下子冷清了下来,叔叔没好气地说:“一看你就不孝顺,那么多年学白上了,把自己嫁那么远,彩礼少了一大半,苦了你爸你妈。”

    他的话不无道理。我是不孝,因为我比别人多读了七年书,这七年里没有为家里做任何贡献还花了父母更多的辛苦钱,毕业后没能按照父母的心愿找一个当地小伙结婚而是嫁到了另一个城市,让父母没有感受高昂彩礼带来的快感和自豪,他们的负担依旧很重。

    为此,我也曾一度自责。但,这逐年攀高的彩礼更让我无奈和反感。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书?我的父母为什么要让我读书?心中有个声音说:为了走出这个古老的县城,为了替父母看看外面的世界,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为了改变这落后的面貌。

    但是,还有很多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受乡风民风的“熏陶”和腐蚀。为什么那么多男孩一到二十岁家里人就着急让结婚,因为一家人一年的收入远比不上彩礼飙升的幅度。家乡的彩礼每一年都创新高,女方家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狼多肉少的情况下,男方必须早早做打算,趁年龄小还能多相几个姑娘,否则极有可能25岁了拿着几十万还娶不到媳妇,被别人看尽笑话,说尽风凉话。(对的,你没有看错,25岁的男孩子,已经是大龄青年了。)

    越是穷乡僻壤,越是暗生疮痍

    每年的冬天,外地打工的年轻男女都回到了家乡,各种做媒的人恨不得将各家的门槛踩断。通常说成一门亲事只需要极短的时间,认识到结婚可能就半个月,多则一个月。这时间不能再长了,怕生出事端来。

    虽然约定结婚必须是两厢情愿,但一见钟情毕竟是少数。成年男女此时就像市场上的大白菜,任双方父母挑挑拣拣,如果觉得条件合适,再由两个孩子简单约会一两次,三天后给媒人一个准信儿,这事成不成就有个下文了。

    这样凑成的婚姻离婚率自然就高,结婚一年半载就离的不在少数。要是放在以前,离了婚的女人肯定是没有“市场”的,而且自形惭秽,但现在不同,家乡的女孩子少了,供不应求,即使离了婚有了孩子还可以趾高气昂,吆五喝六。有人去提亲,还能和未出阁的姑娘一样找个未婚男子,再要个十七八万的彩礼,风风光光的出嫁。不是男方不嫌弃,是排队的人太多 ,物以稀为贵。(原谅我说的这么赤裸裸,只能说这是我能想到最合适的语言了)

    婚姻无法继续,与其每天痛苦不堪,不如趁早分开,这无可厚非。但可恨的是,在彩礼的炒作和演化之下,本地的姑娘就飘飘然了,一个个自命不凡,自视金贵。干不了家务,受不了委屈,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存能力,只能适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麻雀变凤凰,不知人间疾苦。对于婚姻,更是不屑,婆家要是惹到她,要么一气回娘家,要么闹离婚,最好是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这样,婆家就不敢再说她一点点不对,必须像神像一样供奉着才好。即使离婚,不管自己是否有错,大都不以为然,因为娘家门口依旧门庭若市,做媒的满脸堆笑登门造访,就像她从来没有嫁过人一样。

    更可悲的是,女孩子读书显得特别没用。即使你有高颜值高学历又如何,还不是和人家没读几年书的姑娘一样,甚至不如,选择性太小,思想古怪,年龄不小,属于高配但不畅销型的,到最后嫁的可能还是一个穷小子,既没有豪车钻戒又没有六位数以上的存款,凡事要自力更生,有苦往嘴里咽,还得时刻照顾婆家人的感受。在别人眼里,满腹诗书的活成了仆人,脑袋空空却活成了公主。果然验证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所以我时常听邻里邻居话家常时说:

    “女孩子还是不读书好,早早嫁人找个好女婿,吃香的喝辣的,守着金钱银山就能过一辈子。”

    “真羡慕那些家里有几个女娃的,长大了就是几套房呀!”

    ……

    如此种种。啊!多么痛的领悟!

    这种无条件的纵容和畸形的不健康的思想根深蒂固地堆砌在人们的心里,逐渐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无限蔓延。父母不在乎女孩子相貌是否端庄,心地是否善良,品行是否端正,有无不良嗜好,只要是个女的,只要愿意和自己的儿子结婚,其他的似乎都不太重要了。

    可能留在这里的大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深受传统民风的感染,很少去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而是学会了逆来顺受,失去了家长风范。现在又是一个物质的社会,如果没有足够的金钱做保障,父母在家庭的长辈地位只会被无视掉。

    越是穷乡僻壤,越是暗生疮痍

    我见过太多在儿媳跟前唯唯诺诺的父母,我真心觉得悲哀,两代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代沟,而是认知的贫乏、眼界的短浅、情感的麻木、价值观的扭曲。

    小时候经常逗我寻乐子的一位年过六旬的爷爷两年前被儿媳从自己一砖一瓦盖起来的房子里赶了出来,嫌老人没用在家里占地方,老人无家可归,四处流浪。他的弟弟一家看不下去,就把自己家空了十几年的房子借给他住,老人自己做饭洗衣,想看孙子儿媳却连家门都不让进。但她自己要出门的时候又把孩子硬塞给老人家带,带不好还各种指责。老人有苦难言,又不想连累儿子,整天孤独地到处转悠。

    邻居家的儿子今年三十好几了,七年前娶了媳妇,自打进这个家门起,没和公公婆婆说过几句话,整天不出门,吃饭靠人端,衣服婆婆洗,除了上厕所从来不走出房门一步。至今没有孩子,家人怕从此无后,花钱给领养了一个女儿,孩子已经三岁会叫“妈妈”了,她却从来没有抱过一次孩子。即便如此,一家人的心态居然是:只要不离婚,怎么样都行。再补充一句:七年了,我都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

    和我小时候到地里边割草捉虫子的小妹妹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孩子。她老妈给她的双胞胎哥哥斥巨资盖了一栋房子,花了大量积蓄,结果没钱给儿子娶媳妇了,就想到了已经出嫁的女儿,一番洗脑过后女儿就住娘家不回去了,声称婆家给10万块钱才可以,要不然就离婚。她婆婆提着礼品到门口恳请她回去,都被亲妈指着鼻子骂了回去,就差给她下跪了。

    还有更奇葩的吗?当然有,这样的故事我妈能给我说上三天三夜,我气的肺都要爆炸了,真是岂有此理,我怎么从来没有觉得身为女儿身有如此大的威慑力?是谁给了她们无理取闹的特权和无法无天的秉性?

    母亲不以为然,她告诉我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每天都有这样的故事在上演,一家比一家精彩。好吧,原谅孤陋寡闻的我无法和这样的姑娘们保持一样的思想高度。无论你是说我自恃清高,还是说我自欺欺人,我无言以对,我无话可说,我只想静静。

    越是穷乡僻壤,越是暗生疮痍。这样的现象应该不止在我们这里,还可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可能一时之间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至少有一部分人的思想已经在转变,竭力摒弃一些病态的习俗和风气,也许代代努力下去,才能看到晴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是穷乡僻壤,越是暗生疮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te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