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实
虽很少用抖音,前天晚上还是看了宽宽的直播。
宽宽是我喜欢的作者之一,她是公众号“好好虚度时光”的联合创始人。几年前,她还经常在“虚度”发些文字,偶尔看到,觉得喜欢。后来,又追随她到自己的公众号,一直关注至今。我比她稍长几岁,她的心境,大多理解。
直播源于她的一本新书《36岁,人生半熟》。
直播由宽宽和虚度时光的另一位创始人从这本书漫谈开去,围绕她在大理的生活及成长侃侃而谈。
我对宽宽,只知文字,不识真容。
镜头前的她着一件柔和的蓝烟色小衫,小巧的脸庞柔美而古典,传神的双眸,顾盼生辉,一对古色古香的耳坠来回摇摆,增添了一分活泼。她打扮随性自然似若不经意,又有经意之极的精致,落落大方又云淡风轻,表达得体,姿态从容。
看到她,心中有些窃喜。她是我知道为数不多的文字与形象相契合的人之一。
那晚,她口吐珠玑,余味悠长。
直播结束第二天想再看,却发现抖音竟没有回放功能。
虽凭借记忆能记下大概,但不少地方都已经过消化掺杂了我的理解,一些细节已不太清晰,有些遗憾,只能得她思想的一鳞半爪。
想到最近经常有反映换个活法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契合了当下许多人的想法,特别是中年人,在现实的境遇中,进退两难的尴尬不时上演。
宽宽算是将理想生活真正践行的先锋了,从北京举家移居到大理,辞职来到苍山脚下,洱海之畔,她真正做到了换了个活法。
这也是我对宽宽关注的原因之一。
宽宽说,做了选择,就要为之去承担——阴阳两面。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无法意料的事,都要一一做拆解。一个人的选择里既有自己喜欢的一面,更会有不适应的另一面。关键是你想选择哪一种生活的阴阳两面。
她说去大理后最大变化是生活简单了,不再那样拥挤。在大理,一碗五块钱的米线就能让一个人饱腹、满足。
与外界的连接不再那么重要,而是与自己内在的对话,还有与天地自然的对话。她相信,自然的能量会灌注到一个人的身体里。
她不喜欢速成,将时间倾注于需要付出耐心和时间的事情上。她研习花道、中医和书法等东方艺术,过质朴、简单、规律、深耕的生活。
或许,这就是她身上有一种耐看气质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也有与简单对应的麻烦,比如在大理,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这样,生活就琐碎起来,育儿、劳作、休息、学习……她还开了一家叫“如花在野”的咖啡馆来养家、会友,每天都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将重复的事做出意义。
在大理,大家不看一个人的身份和标签,更多的是看你是否有一技傍身。所以,“工匠精神”更受推崇。
有人问她是什么样的勇气让她放弃了之前的生活,她觉得就是到了那个点,与勇气无关。
移居大理源于宽宽的一次旅游,喜欢那里,买了房子,干脆放弃了自己的一切。
昨日之事如云飘过,但是当时的彷徨与不易只有自己体会,无法道与外人。人到中年,放弃在成长环境中追求好前途的决心和面对新生的勇气,简直牵筋动骨。
现在的从容与当初的手忙脚乱相互映照,是历经无数次“连睡个觉都要无比用力,然后就没法睡,躺着失眠”的生活中回头的。
从那一刻起,在另一种生活中方式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又是一番齿与轮的磨合。
“来大理后的大半年里,他从乍入闲境的慌张,到把时间排满来遮掩慌张,再到终于能闲闲地、安住在那慌张中”。
……
“然后,才开始随顺生活的河流,导引出真正的心意”。
她的王先生曾任职一家国企,位至高管,从最开始拥挤的地铁到闲适的小路,从耀眼到普通,他们遭遇了迷茫、焦虑和恐慌。
宽宽自己也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后又成为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
普通的活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对于曾经经历过繁华的人。
从头开始,一步步扭转主流教育中的观念,开始另一种生活,从逼人上进的现实生活到靠自己重新生长。
终于,在生活中慢慢顺遂。
而我也是带着一些疑问来看她的,我一直想知道从一种自己不喜欢的生活里跳脱出来,最终会不会在另一种生活中也有同样的困惑和境遇。
“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手忙脚乱地适应新生活,认识各路来到大理的新移民,体验每天不用看雾霾数据随时出门的美妙感受,去有机农场买刚摘下的蔬菜。每日晚饭后,在苍山脚下的林间,在深蓝色的星空下散步,我觉得我能想象的最好的生活,不过如此。”
当然,也会有:
“闲得久了,他们不再能淡然面对时间的荒原,我悲哀地发现,自由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与繁忙焦躁的日子过久了,结果一样都是厌倦”。
无论在哪里,只要生活就会有各种问题。
人到中年,之所以怕与过去说再见,是因为今天和明天都会成为昨天。
对于她而言,换一种环境,不断向心靠近,探索另一种活法和体验,也不枉此行了。
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人人适合,像宽宽一样不活在别人的标准中,不断警醒,敢于觉知,这一点就是很多人无法承受的。宽宽说这与勇气无关,但我还是看到了,看到她与自己不和谐的昨天告别的勇气。
她的书桌前,有一个小纸条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戒速成、戒畏难、戒潦草。
一个向内生长的人,一定会不断长出新的力量前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