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背诵1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背诵1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作者: 高山景行007 | 来源:发表于2020-01-07 16:34 被阅读0次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展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76年1月号。[1]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1]

    作品名称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作品出处

    《毛主席诗词》

    文学体裁

    作者

    毛泽东

    创作年代

    1965年5月

    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1)·重上井冈山(2)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3),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4)。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5)。可上九天揽月(6),可下五洋捉鳖(7),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 [3]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2)重上井冈山:1965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冈山游览视察。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

    (3)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4)人寰:人世间。

    (5)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一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

    (6)九天揽月:九天,天的极高处。《孙子·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揽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览同揽。

    (7)捉鳖(biē):喻擒拿敌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1]

    白话译文

    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4]

    创作背景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写下这首词。[4]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上阕首句如陨石坠地,似鸿鹄凌空,起笔突兀非凡,气势博大,意境高远。“凌云”二字,不仅形容巍峨的井冈山之高,而且形容伟人志向高远。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乃至重游井冈山(1965年5月),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有38年了。这38年,神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从“坐待时机自主张”少年,到“风华正茂”上学时期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学生,以至经长征、驱日寇、灭老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上”不仅照应上文“久有”重访井冈山夙愿,而且表达了诗人盼望故地重游迫切心情。[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背诵1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xd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