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
读书笔记|20岁,光阴不再来 The Defining Deca

读书笔记|20岁,光阴不再来 The Defining Deca

作者: sofiasofia3201 | 来源:发表于2021-04-10 21:07 被阅读0次

    20岁不是过渡期。我们总会觉得如果20岁没完成的事,到了30岁也是有机会做的。会产生现在拖着不做决定,以后再做还是有选择的错觉。其实不做决定已经是一个决定了。

    把事情放到之后在做并不等同于就会做好这件事情。

    30岁严格来讲并不会像另一个20岁,20岁不应该只是享受舒适生活的年龄段。我们都希望20岁除了年轻,你还能拥有更多。

    一:工作观大改造

    认清自己是最好的资本

    身份资本是我们个人财产的总和,这其中有可以体现在简历上的比如你的学历,工作经历,证书,社团等。也有些更个人的特征比如你说话的方式,你解决问题的思路,你的样子,你来自哪里。

    正是这些个人“资本”一点一点的塑造了现在的自己。也正是这些资本让我们在步入社会的时候,手里拥有找工作或者打造人际关系的筹码。

    很多人可能看不上一些“跑龙套”或者”端茶倒水“的工作,如果眼下你没有其他更好选择,那么开始做,即使你不那么喜欢,也比空想要好。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就是行动起来,只有当事情做起来才会出现转机,机会才会降临。

    让路人变成贵人

    我们身边的关系一般分为两种:强链接和弱链接。你跟一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越久,共享的经历越多,你们的链接就会越强。

    虽然建立强链接的人往往是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送来“热汤”的朋友,但是却无法给我们提供改变未来的机会。

    因为你与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太大了,导致他们能提供的工作机会或者人际关系资源都非常的有限。你们可能去过同一所学校,想法也类似,待在一起久了,慢慢就会变得越来越像:说话方式,思考方式,对新事物的了解也会受限。

    所以这个时候去发展弱链接,从你不那么熟悉的人身上去获取新信息和机会往往会比从亲朋好友身上获取的概率更大。

    弱链接就像桥梁一样带我们通向未知的未来。 当然肯定有很多人非常排斥这种社交,希望可以靠自己去找工作。这个时候就需要慢慢的去转变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这些人正在做着你一直想做的事,成为了你想成为的人,去向他们询问信息会更有帮助。

    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后,如何让“路人”变成贵人呢?

    巧用富兰克林效用。想让别人喜欢,请他们帮你一个忙。你或许会产生疑问,他们凭什么要帮你。很简单,人们都愿意做好人,更何况是这种举手之劳的小忙呢。

    研究表明,利他主义常常和幸福、健康、长寿联系在一起,只要你提出的要求不成为他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逐渐地,帮过你的人,会产生一种他们喜欢你的感觉,帮小忙就会慢慢变成帮大忙。当然学会在一开始提出小要求还不够,你要让自己变的有用和有趣,找到自己以后和这位弱联系人的利益相关重合地方,让他感觉帮助你是一种长线投资。

    遗忘的已知

    不确定性真的是贯穿着生活的各个方面。

    20岁的你们会不会产生人生没有意义,所做的事不过是为了维持生存。

    “我的人生由我做主”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的对人生有个清楚规划以及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还是单纯的喊出这句口号,而不知道实际上应该怎么去做其实是内心对不决定性的恐惧。 通过说出“我的人生由我做主”来麻痹自己逃避做决定。

    事实上,在20岁的年龄段,你的人生选项比你想的要少的。因为在此之前你所做过的事情,你的兴趣爱好已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未来。经过了这么多年,你多少已经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喜欢做什么讨厌什么。而这些事情就是被遗忘的已知。很多时候我们下意识忘掉这些事情,害怕他们被别人嘲笑,也害怕这些就代表了我们的人生。

    让我们产生焦虑的往往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东西,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不知道做了能否成功。

    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那些决定后潜在的风险和困难随时都可能出现,所以有时候不做决定看起来更安全,想着不做决定困难风险就永远不会发生。

    但是你在该做决定的时候拖延不做往往会导致最后没有选择的后果。尤其是本该在20岁考虑的事情拖到了30岁或40岁。

    为什么朋友圈里的人,过的都比你好

    如果想要快乐其实很简单,但是我们总想比别人还快乐,这就变的很难了,因为我们总想象别人比我们快乐的多。

    有多少人是因为社会环境或者父母而选择了从事的职业,又有多少人是受到了社交媒体的影响觉得目前的生活应该过得更好一点。就这样在不同的观念游走,我们渐渐的脱离了真实的世界,陷入了应该的暴行之中。

    应该的暴行有的时候会伪装成追求荣耀的样子,让我们产生正在做的事情是为了更好的将来,但却让我们离内心的兴趣和想要成为的自己越来越远。

    个性化自己的人生

    转变思想,从对自己的否定认知到积极认知,从“我不是谁”,变成“我是谁”,这个过程需要很大的勇气。

    20岁的年龄段,看的更多的是潜力而不是证明,能够清晰肯定的说出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会比说不出的人更加出色。

    这就像在面试的时候,公司希望你可以用一个精彩的故事讲述你的过去的经历,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和将来的规划。

    二:爱情观大改造

    爱情宁缺毋滥

    婚姻是一次我们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家人的机会。和谁走入婚姻是人生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你选择的这个人不但会成为你的家人,还会影响你之后的人生走向。

    虽然现代人的结婚年龄越来越晚,但如果你最终是想要结婚的话,刻意的推迟或者没有考虑清楚,会让你错过很多认识另一半的机会。

    更何况研究表明,推迟结婚并不会增大婚姻完美或不离婚的概率。

    如果现在的你对将来另一半还没有概念,只是在随机地和喜欢或者喜欢你的人约会,希望你可以思考一下,不能结果的感情,是否要浪费时间开花。

    选择下半生的家人

    或许你已经想清楚了将来想要和什么样的人走入婚姻,但选择的过程并不浪漫,岁月静好的等待并不会迎来你的灵魂伴侣,你需要走出去认识你想要找的人,从恋爱中学习如何经营一段关系。

    为什么越试婚越离婚

    许多情侣会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就选择同居,除了能每天都见到对方,同居也会减少很多生活成本。然而过早地在没有订婚的前提下进入同居生活的情侣,最后往往都没有修成正果,这就是同居效用带来的影响。

    同居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检测对方是否为合适结婚对象的手段,但往往那些结婚决定性因素是通过同居检测不出来的,检测出来可能是些无关痛痒的生活习惯,而那些大的方面比如共同还贷款的能力,怀孕时期的照顾,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是无法通过情侣时期的同居检测出来的。

    当你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两人没请订婚的前提下,开始了同居生活,那么你们的准备成本和转换成本会随着你们在一起的时间越久而增大。随着你们共同的经历越来越多,生活的圈子越来越重合,你选择离开时的负担就会越多,即使你心理慢慢感觉到对方可能并不是你所想找的那个人时候。

    当断不断则会让事情最终变得无可收拾。遇到烂桃花,一定要当断就断,告诉自己你值得更好的。

    性格 比“硬指标”更重要

    幸福的婚姻往往不是两个人的相似性有多高,而是怎样对待“差异”的方式。两个人的相似性或许可以成为最初在一起的原因,但决不是关系亲密的必要条件。

    对方的性格才是需要着重考虑的。研究表明两个人的性格越相近,在一起的幸福度就越高。

    还有就是要分清到底是真的合不来,还是在吹毛求疵。所谓的纪念日仪式感,生活中的假精致,这些并不是构建一段稳定关系的决定因素。忘记买花,忘记说节日快乐等等这些不一定就是不合适,可能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适当的忽略一些生活小瑕疵,将眼光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面比如对方在你生病时的态度,对方对待你家人的方式等等。你们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建立对人生,对家庭的共同认知和同样的三观,而不是在生活仪感上斤斤计较。

    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即使你们的性格再相似。小的差异往往不是一段关系失败的原因,而是我们处理差异的方式。 婚姻持续的越久,两个人之间的小不同往往会成为婚姻保鲜的关键。

    三:大脑和身体大改造

    最后一次改变下半辈子的机会

    大脑的前额叶在20-30岁这段时间发育成熟,主要负责我们的思维,对事物的判断,和我们的情感。

    20岁的工作会教会我们如何管理情绪和正确地跟人打交道。20岁开始慢慢学着制定长远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跟好的去面对困难,因为你知道了自己的方向,再去找寻方法要容易的多。

    俗话说得好,我们所看所听所做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用理性回应情绪

    工作中不要寄希望于你的领导成为你的人生导师,来教会你怎样工作和为人处事。当然也有很多领导并不知道怎样成为人生导师。

    20岁因为初入职场,当我们遇到各种工作中的困难时,我们会夸大这些困难,跟那些已经在职场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人比,稚气未退的我们对遭遇的批评和为难会更在意。由此会产生负面情绪,觉得老板或者同事是在针对自己。

    冷静的想一下,工作和感情一样并没有那么的脆弱,你不会因为被老板骂而就马上被辞退了。当遇到了负面情绪,需要镇定下来根据事实来合理预测后果,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同时也要学会自己疏导这些负面情绪。

    可能你会倾向于找亲密的人吐槽工作上的烦心事,但这会错过了自己处理情绪的机会,相当于让别人来替你做。想要在工作中逐渐获得认可和自信,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做好工作内容一样重要。

    成长心态

    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去给自己找点事做。

    学到知识并不等同于掌握来相应的技能,理论加实践才是真理。如果问要时间多久,研究表明1万小时练习定论,可以让你成为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

    工作中的定型心态,觉得别人的优秀都是先天具有,他们的自信都是与生俱来,这种心态会想当然的觉得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而那些拥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则会更积极的去看待成功,会倾向于认为成功是可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达成。成长型心态的人遇到困难也会当成改变自己的机会,让自己通过克服这个困难而获得更多的技能。

    很多人在学校生活中可能就是成长型的人,考试成绩不好不会感到太挫败,反而会激发自己去寻找下次考高分的方法。

    不管我们是在工作中还是恋爱中,自信是来源于你做的事情,你的经历,发自内心的自信会战胜不安和恐慌。

    自信更确切的讲是指一个人的自我效率高的体现,个人能否完成既定目标的能力,当你完成一项任务并取得一定的成就的时候,你的自信心会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做好这件事。职场中,不管你是从事何种职业,教师,助理,销售,每一次完成一项工作项目都会帮助你积攒工作中的自信。

    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以及做好它,是两码事。这个时候一点积极的反馈会给我们信心。

    开始人生于拥有人生的时间差

    做大事需要的两个条件:一个计划和足够多的时间。

    电子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大的追求即时满足,而忽略了对未来的准备,倾向于今朝有酒今朝醉。那些能让我们获得即时满足的事情比如partying, sex 都只是在逃避今天的责任。

    其实很多所谓的幸福美满人生都是一步步计划实现的。规划的我们的人生可以预设一个自己想要的结局,然后一步步倒推到现在,看看这其中有多少事情是你需要去做的。

    后记

    我会成功吗?

    看到了先到,你或许已经清楚了该怎样去做,但心中不免还是会疑问,我能行吗?会成功吗?

    这种不确定性任何时候都会存在,这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所以此刻的行动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并不是要求你按照某一种方式生活,因为生活没有好坏之分,有的只是选择和后果。所以20多岁的你开始了解每种选择背后可能会带来什么,会让之后的生活更坚定也更加从容。

    同时也要明白,你的未来并没有被写好,也没有人可以保证它将会光彩夺目,所以沉静下来,保持目的性,掌握人生选择的主动权,给自己一个大概的时间表和计划,然后去做事。如果你不想,没有人可以要求你去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20岁,光阴不再来 The Defining Deca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zn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