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移民潮的主流不再是难民和劳工,而越来越多是学子和富豪。
九十年代的中国,那些励志诱人的移民故事,漂洋过海,搅动人心。
爱拼才会赢,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出国是机会,也是荣耀;移民是成功,也是解脱。
那个年代,他们都这么想,我也一样。
那年我三十岁。
体制内工作者,压力和束缚是人人都有的痛。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想离开。
一个朋友说,我的决定很傻,白白丢了“金饭碗”。
性格使然和时局的不顺都是原因。
为了留学,辞了“金饭碗”;为了移民,卖了三居房。
拿到身份,定居墨尔本时,口袋里只剩下两千五百澳元。
为了打工,不得不买车,买车付完首付,还剩五百。
不马上打工就会饿死!
找工作很难,打工很累,洗碗工,卖肉店员,披萨送餐员,服装店售货员,
所有那些最容易找到活干的工作,可能都要干一遍。
对比过去,境遇的落差,让人心情压抑。
苦不苦,不去想;好不好,实际上拼的就是心态。
澳洲的老移民们总是对新移民们说:一年大苦,两年小苦,三年就不苦。
这句话安慰着一波又一波的的新移民默默忍耐,挨到那个“三年不苦”。
坚信未来一定会好起来,怀抱希望才能生存下去。
困境下,走一步看一步地活着,其实也是勇敢的表现。
因为你要抚平所有的痛,还要卖力向前走。
人有不甘心,就总会找机会突破困境,扳回败局。
房价飞涨的07年,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公交车。
如果任其继续狂奔,我可能再也赶不上“入市”那班车。
决定买房,可积蓄只有五千。
那年,是我移民澳洲第二年。
做足功课,认真地研究,还要考虑孩子的上学。
房价20万,首付10%,月供近1千,那是我最能够得着的目标房。
我找寻两个月,看准了三个目标,竞争者却很多。
失败两个,最后一个提价2万,被我拿下。
我转让了人寿保险,向亲朋好友借个遍,还掏出刚发的全部工资,终于在14天内凑够了首付两万两千,购房合同签了字。
交完首付的那天,刚好是圣诞节前的一个周末。
我发现银行卡里透支了五百,口袋里面只剩下两澳元。好在车里还有半箱汽油,可以挨到七天后。
想着,在下一次发薪水前的一个星期要怎么过。肚子开始喊饿!
我走进麦当劳,问售餐鬼妹:“两刀可以买包薯条吗在?”她摇摇头。
到哪里可以蹭一顿饭呢?圣诞节要到了,可以不带礼物去别人家蹭饭吗?
我想了很多可以吃免费餐的地方,
教堂周日的新人午宴,
大南瓜超市里为无家可归的人捐赠的罐头,
还可以学卡波街上乞讨的流浪者。
我的人生第一次这么囧。
但是,我的心里却是莫名其妙地,甜甜的,美美的。
因为我买到了自己在澳洲的第一套房。
三年以后,我卖掉了那套房,赚了十二万。
老移民们没有告诉我的是:四年开始甜。
有了口袋里只剩两澳元的经历,打那以后,我不再害怕穷到囧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