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PNAS 2019) scHiCluster (Part I:文章梳理)
原文:
Zhou J, Ma J, Chen Y, Cheng C, Bao B, Peng J, Sejnowski TJ, Dixon JR, Ecker JR. Robust single-cell Hi-C clustering by convolution- and random-walk-based imput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9 Jul 9;116(28):14011-14018. doi: 10.1073/pnas.1901423116. Epub 2019 Jun 24. PMID: 31235599; PMCID: PMC6628819.
基于 bulk Hi-C 数据生成单细胞Hi-C模拟数据
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单纯地将bulk Hi-C数据进行简单抽样(downsample至相同的total contacts number) 不能很好地模拟single-cell Hi-C数据。通过简单抽样得到的结果稀疏度(sparsity)和变异度(variabielity)均更低。
Figure S2 A-C
为解决此问题,作者首先将抽样控制的对象从total contacts变为sparsity。
基于 Ramani et al.[3] 和 Flyamer et al.[4] 两个数据集,作者观察到 total contact 与sparsity 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
具体步骤
-
原始数据获取:从Juicebox中提取100 kb resolution下的MAPQ30 contact matrices
-
分辨率整合: 整合得到200 kb 和 1Mb resolution的contact matrices(记作)
-
归一化校正:使用 SQRTVC normalization
SQRTVC normalization
-
稀疏度控制:对于每个单细胞随机产生,则该细胞的total contacts为 ,根据 计算得到;
-
添加噪音: 当contact matrix包含个bins时,随机生成一个长度为的向量,其中, 为 noise level。
6.生成模拟数据:从中选取个位点,将个contacts分配在这些位置
从中随机选取个位点,
作者基于Stevens et al.数据(8 G1-phase mESC),将8个单细胞数据合并到一起产生 pseudobulk 数据集,然后再从pseudobulk数据集中使用4种不同的方式抽样。将抽样产生的模拟scHiC数据与原有的真实scHiC数据放在一起进行主成分分析,作者证明了contol sparsity + noise 组可以更好的模拟真实的scHiC图谱。
截屏2021-07-26 下午5.51.59.png
scHiCluster
Convolution-based imputation
作者认为,scHiC的contact matrix中的0值并不意味着两个位点间不存在interaction,而应当视作由实验的技术手段导致的缺失值,因此需要进行imputation。
作者首先假设,如果位点A和位点B在空间上距离很近,则A应当与位点B在线性基因组上的邻居也很近。因此,作者使用Convolution-based imputation使信息在一维邻居间传递。
给定 window size 和一个 的filter
对于一个 的contact matrix ,imputed matrix
默认参数:
- 对于 1 Mb resolution maps,
Random-walk-based imputation
Random walk with restarts(RWR) [6-7]
假设一个包含个节点的图 具有邻接矩阵
初始状态下,一名漫步者位于某一初始节点。
在每一轮的移动中,walker可以选择移动到任意的与当前节点相连的节点,到达每个点的概率与边权成正比。另外在每一轮漫步者有 的概率返回起点。
是一个的矩阵,其中为漫步者从出发,经过轮移动后位于的概率
根据移动规则
其中
随着的增大, 会趋于收敛
使用convolution-based imputation步骤得到的作为邻接矩阵,则转移概率矩阵
初始化 (单位阵)
设定restart概率为,迭代计算
当 时,视作收敛,迭代结束
Select top interactions
记RWR收敛于矩阵
使用的80th quantile作为阈值
将转化为0/1矩阵 (即仅选取top 20%的interaction)
Embedding
- 将的矩阵转化为长度为的向量
- 所有个细胞合并在一起得到 的矩阵
- 首先对于每条染色体分别使用PCA进行降维
- 将各染色体的结果合并到一起,使用PCA进行二次降维
- Figure S10中所使用的weight matrix 为两次PCA的weight matrix的点积(dot product)
clustering
使用前10个主成分(PCs)进行K-means ++ 无监督聚类(根据已知的细胞种类数目设定K)
K-means
- 初始时,随机选取k个样本作为聚类中心;
- 每一轮计算每个样本到各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样本分配到预期距离最近的中心所在类
- 对于每一类,计算该类中所有样本的质心作为该类新的中心
- 重复步骤2-3直至满足终止条件(小于最小误差或达到最大迭代步数)
K-means++
K-means++在Kmeans的基础上,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方法进行优化,聚类中心选取方法为:
初始时算法随机选取一个中心点
假设已经选取了个聚类中心,对于剩余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距离已有的个中心的距离,假设其中最远的距离为,则该样本被选为第个聚类中心的概率为
即与已有中心距离越远的样本,越有可能被选择为新的聚类中心
聚类效果评价
当细胞真实的所属类别已知时,使用ARI评价聚类的准确性。
Rand Index
假设:
- 样本的真实类别为,聚类时被判定为第类;
- 样本的真实类别为,聚类时被判定为地类
定义:
- TP : 且 (两个样本来自同一类,在聚类结果中也被归入同一类)
- FP: 但 (两个样本属于不同类,但是在聚类结果中被归入同一类)
- FN: 但 (两个样本属于同一类,但是在聚类中被归入不同类)
- TN: 且 (两个样本来自不同类,在聚类中也被归入不同类)
定义
Adjusted Rand Index
对于两个随机划分,Rand Index的期望不为0,为解决这一问题,定义校正兰德系数
ARI的取值在[-1,1]之间,负数代表结果不好,越接近于1越好对任意数量的聚类中心和样本数,随机聚类的ARI都非常接近于0
其他聚类方法
PCA
- 对于每个细胞,对raw contact matrices进行log2转化
- 将 的矩阵转化为长度为的向量
- 使用与scHiCluster相同的方法进行两轮PCA降维
HiCRep + MDS
- 使用 1-Mb resolution ,对raw contact matrices进行log2转化
- smoothed with window size 1
- 计算任2个细胞间对于每条染色体的 stratum-adjusted correlation (SCC) 系数,所有染色体的SCC的中位数作为最终的SCC distance()
- 将SCC距离转化为欧氏距离:
- 基于Euclidean距离矩阵进行MDS降维
Eigenvector
1.对于每个细胞,对raw contact matrices进行log2转化
- 计算 distance-normalized matrix B
- 基于 distance-normalized matrix 进行PCA降维,提取PC1作为细胞特征
(特殊处理:分别计算 PC1>0 和 PC1<0 的bins的的平均CpG,如果后者更高则取PC1的相反数作为细胞特征) - 联合m个细胞得到 的特征矩阵,使用PCA进行降维
Decay
此方法提取的是 P(d) ~ d 曲线特征,或者说是距离为的contact占比
- 对于每个细胞,对raw contact matrices进行log2转化
- 计算decay 特征
TAD-like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 TAD in bulk HiC (ESCs and NPCs): 使用TopDom(10 kb resolution, window size=5)计算得到TAD
- Figure 5D 中包含了 nondiagonal contacts > 100k 的 1007 个 mESC细胞,使用TopDom(40 kb resolution, window size=5)计算得到TLS
比较 TAD与TLS边界
假设在bulk Hi-C中有TAD边界,在scHiC中有TLS边界
当满足一下条件时,认为 TAD与TLS重合
- 且
- 且
参考文献
[1] S. S. P. Rao et al., A 3D map of the human genome at kilobase resolution reveals principles of chromatin looping. Cell 159, 1665–1680 (2014).
[2] B. Bonev et al., Multiscale 3D genome rewiring during mouse neural development. Cell 171, 557–572.e24 (2017)
[3] T. J. Stevens et al., 3D structures of individual mammalian genomes studied by single- cell Hi-C. Nature 544,59–64 (2017).
[4] V. Ramani et al., Massively multiplex single-cell Hi-C. Nat. Methods 14,263–266 (2017)
[5] I. M. Flyamer et al., Single-nucleus Hi-C reveals unique chromatin reorganization at oocyte-to-zygote transition. Nature 544, 110–114 (2017).
[6] J.-Y. Pan, H.-J. Yang, C. Faloutsos, P. Duygulu, “Automatic multimedia cross-modal correlation discovery” in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KDD ’04 (ACM, New York, 2004), pp 653–658.
[7] L. Cowen, T. Ideker, B. J. Raphael, R. Sharan, Network propagation: A universal am- plifier of genetic associations. Nat. Rev. Genet. 18, 551–562 (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