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感觉之一。
而味觉的感受器——味蕾,主要分布在我们的舌表面和舌缘。食物经唾液溶解后,化学物质被味蕾上的味觉细胞感知到刺激,产生神经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辨别食物的味道。
据说日常发挥作用的味蕾就接近8万个,正是由这些味蕾形成复杂的味觉系统,让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不同味觉区的味蕾还能敏锐感应到酸、甜、苦、咸味的刺激。譬如舌尖对甜味敏感,舌两侧对酸味敏感,舌两侧前部对咸味敏感,而软腭和舌根部则对苦味敏感。
可是,味觉细胞只能感知酸甜苦辣咸鲜六种基本味道,那世间的千万种食物带来的千万种味道,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里少不了鼻子的嗅觉功劳。我们用嘴巴吃东西的时候,其实鼻子也同时在闻。空气中食物的气味到达鼻黏膜,会溶于覆盖在表面的黏液中,产生的嗅觉刺激亦同时经神经元传导至大脑。有了嗅觉的加持,酸甜苦辣咸鲜这六种基本味道的感受便大大丰富了。
不同味道的食材因其形状、质地、与其他物质碰撞所发出的声音,品味时的场景感受,还让味道被看见、听见、摸到和感觉到。
神奇的是,这些味道的记忆还会长久留存脑中,日后再次见到或想起这个东西的时候,味道记忆又会被调取出来,于是有了“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故事。正如此时坐我对面不远处的大妈,即便不晓得她在吃着什么,一入口整张脸就皱成一团,指定是吃了酸味东东。我似乎在大妈的表情里看见了酸味,口舌顿时泛起一股酸涩感。
不过,人的味觉是有差异的,同样的酸甜苦咸,有人喜欢有人嫌。为了不让舌头遭罪去体验不接受的味道,相互交流沟通分享时,渐渐有了“弱、中、强、超……”的说法,甚至形成阈值算法。
譬如酸味。通过检测氢离子浓度指数,以PH值可以判断食物的酸性。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食品的PH值在5.0~6.5之间,虽然也是酸性的,但是大多数人并无酸味感觉,若PH值在3.0以下,则大多人会反映酸味感较强,难以适口。只要味觉、嗅觉刺激构成感觉,外界刺激或浓度所引起的“酸”的感知就能形成阈值。
有意思的是,这种“酸甜苦咸”的感知,还被人类用作情绪的描述,离别的心酸、初恋的酸涩、爱人的甜腻、快乐的香甜、受尽委屈的苦、悔恨的苦涩……不正是人生种种境遇的味道吗,味觉感同身受,细品还意味深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