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认识世界观
世界观指的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不同观点如同拼图的一块块拼板一样,相互联结。比如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它是公元前300年到公元1600年间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体系,它并不是亚里士多德个人的观点,只是在很大程度上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基础。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统治了西方世界1900年左右的时间,直到被牛顿世界观颠覆和取代。
牛顿世界观认为,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大约每24小时旋转一周;地球和行星沿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运转;宇宙中基本元素的种类略多于100种;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趋向于保持运动状态,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行星和恒星这一类的物体……
二. 世界观的基础命题
1.真理
真理符合论:决定一个观点为真的因素是这个观点与现实相符合;决定一个观点为假的因素是这个观点没能与现实相符合。这里的现实指的是“真的”现实,这样的现实是完全客观的,独立于人的观点的。如何判断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一定是客观的呢?作者提出了一个困惑,所有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其实都无法跳出自己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确定真正的现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真理融贯论:决定一个观点为真的因素是这个观点与其他观点连贯一致,或紧密结合。那么上述所说的“其他观点”都是什么观点呢?根据观点来源的不同,真理融贯论又分为至少三种类型:个人主义融贯论、团体融贯论和以科学为基础的融贯论。
a.个人主义融贯论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一个观点能够与自己的其他观点相一致,那么这个观点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是真的。比如,假如史蒂夫认为“月球上有人居住”这个观点是真的,那么在个人主义融贯论的体系里,任何人都无法说服史蒂夫相信月球上无人居住。b.团体融贯论
根据团体融贯论,如果一个观点可以与某一群体整体的观点集合拼合在一起,那么这个观点就是真的。但是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群体秉持的观点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并且没有办法明确哪些人算是群体的一份子。
c.以科学为基础的融贯论
如果一个与科学相关的观点可以与部分科学家这个群体的观点集合拼合在一起,那么这个观点就是真的。以科学为基础的融贯论其实也是一种团体融贯论。
所以,真理融贯论可能会因为不同种类的存在而出现巨大的差异。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们一直都在对真理进行讨论,但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2.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经验事实:以观察为基础的事实,通常被称为经验事实。假如书桌上有一支铅笔,那么“在你的面前有一支铅笔”就是一个明确的经验事实。
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依赖于人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的一些哲学性/概念性的判断,这种事实被称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假如你看到上述那支铅笔被人放进了抽屉里,你会认为“抽屉里有一支铅笔”,虽然你并没有直接看到铅笔在抽屉里。这个判断就来自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3.证实推理和不证实推理
证实推理是一种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归纳推理过程中,即使所有前提条件都是真的,所得到的结论也有可能是错的。因此,对于一个科学理论来说,不管有多少可以证明其正确性的证据,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种可能性始终存在。
三. 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的核心观点是“地心说”,即地球是球形的,且位于宇宙中心,天空是一个完美的地方,所有天体都在沿着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这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真理,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理论不断得到修正,但是其理论基础依旧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有本质存在、有目的的宇宙。
而在牛顿世界观中,宇宙被认为是广阔的,甚至可能是无限大的,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物体运转模式的形成原因不再是其内在本质,相反,物体是在外力的影响下而形成其运转模式;宇宙一天天保持运转,就像钟表每天滴答滴答不停地走。最有名的当属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一样,牛顿世界观也不是一系列静止的观点。在17世纪以后的几个世纪里,牛顿世界观得到了发展和修正,但尽管如此,这个世界观的核心元素依旧保持不变。
四.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除了上述几朵小乌云之外,在大多数人的世界观里,空间和时间都是绝对的。这一切,在相对论中都有了不同的解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狭义相对论,于1916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下面是一些相对论常见的观点:
狭义相对论的基础是光速恒定原则和相对性原则,对于运动中的物体来说,空间和时间会发生一些让人惊讶的变化,如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同时性的相对性等等。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是广义协变性原理和等效原理。根据广义相对论,大质量物体的存在导致了时空曲率。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也会沿最短路线运动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