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前话:2020年职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想起了我的职评经历———晋升中级时连续5年没有名额,晋升副高又赶上指标为0,好事多磨,总算在2019年迎来了柳暗花明。回想起来,感慨万千。
2019年的职评工作已告一段落。8月11日登录职称申报系统,看到个人信息栏赫然写着“通过”俩字,心中悬着的这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2019年11月申报参评,这是第一次实行网上申报。除了要整理纸质的评审材料,还要将其上传到职评网上。由于是第一年,各种要求还很模糊,上传材料也是历经几番周折。传错了,改;漏传了,补;多传了,删………我不清楚来来回回多少次,终于在12月底上传完毕。
这一张一张的证书装进档案袋,厚厚的,沉甸甸的。
每一张证书都是我工作的不同章节。
记得2011年5月参评市级优质课,我挺着大肚子(儿子8月份出生),在圣源学校的大礼堂借班上课,现在想想也是够拼的。记得当时教研室徐老师打电话给我,鼓励我参评市级优质课,我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工作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认可,忐忑的是我这个情况要上公开课,还要借班上课,能上好吗,会不会让领导失望?我没有给徐老师提身体上的特殊情况,领导那么信任,就尽力把课讲好,其他的就不管了。
准备讲《罗卜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我反复读课文,阅读相关资料,确定要讲的内容。那时候教九年级,这一课是八年级的课文,于是在我们学校八年级一班试讲,找不足,修改上课方案……
优质课验收是在圣源学校,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紧张地甚至有点胸闷,不管三七二十一,既然站到讲台上,那就讲吧。讲课结束后,徐老师说,“没想到你这两年进步真大!……”我知道这是徐老师对于我的鼓励和扶掖,现在每每想起这些,我总感到心头一热。好老师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真理。之后我更加用心地地打造自己的课堂,努力对得起徐老师的赞许。
2015年7月参加河南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因为时间紧迫,县没有初赛,直接到市里参加选拔赛。记得比赛在商丘市兴华学校举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记承天寺夜游》、《我的叔叔于勒》三篇文章抽取一课。我抽到了《记承天寺夜游》一课。课讲得很顺利,讲完后,市教研室王老师提问:“为什么这样设计新课导入?”怎么回答的,我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答辩结束后,王老师说:“把另外两课的课件播放一下。”我赶紧把准备好的课件一张一张在屏幕上呈现一遍。心里万分疑惑,为什么要看这两课的课件呢???明明我抽到的是《记承天寺夜游》啊!从答辩室出来,我心里唱起了忐忑。这是什么个情况?
上午结束后,成绩张贴到教师外面的墙上,94.5分!最高分!简直了!这是真的吗?!后来磨课,市教研专家指导,然后到郑州参加省决赛,拿了个一等奖。总算汗水没有白流。那次活动,觉得对自己来讲,是一次突进式的成长。
2016年12月参加县课改标兵,讲的是微课。我记得讲的是曹文轩的选自《草房子》的小说《孤独之旅》,正好10月份我在学校上公开课,讲的就是这一课。所以我直接拿来主义,照搬。轻轻松松,毫不费力,也拿了个很好的成绩。所以,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
我清楚地知道:这些磨砺才是我真正的收获,证书只是副产品。
课堂是教师展示生命力量的地方,把课上好是老师最最根本的工作。现在想想,教了那么多年语文,讲了那么多节公开课,真让我拿出几个像样的课例,我还真是捉襟见肘。前路漫漫,且行且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