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开车到洛阳,途径巩义。
北魏的石窟,始于山西大同龙岗,盛于洛阳龙门,寞于巩义石窟寺。
见证繁盛前,顺道去探一探落寞。
一座静静坐落在洛河之滨的小村庄,游人寥寥无几,寺院沉默孤寂。可以零距离接触的雕像,在晨光中,绽放着应有的光芒。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5322/45efc2ac49e9a578.jpg)
石窟寺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经历过龙门石窟的鼎盛后,衣纹雕刻却趋于简洁,只寥寥数刀便栩栩如生。实在有铅华洗净,大道至简的意味。
人相没了以前“深目高鼻,秀骨清瘦”的异域风情,面貌方圆,神态安详,已有了向唐代过渡的风韵。光阴如水,渗透一丝一缕,浸润开的,或如墨,或成花,总归不会有恒久不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5322/8c8c366097304ffe.jpg)
继续上路,人越来越多,到了龙门石窟,方能体会何为十三朝古都的繁华。人山人海,挤挤挨挨,却也另有一种心生欢喜的烟火热闹。
十万尊的别样魅力和风姿,处处皆景,景景皆佛。身边川流的人潮,耳边交织的喧闹,却都被极目远眺,隔离于千里之外。世界瞬间安静,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纤尘不染,眼睛莫名湿润。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5322/417d5117484e5ba2.jpg)
突生领悟,追求佛的意境,实则是向往淡的朴素,希望自己能开成一朵平实的花。
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会以怎样的心情面对生活。是不是,于我身上,总还漂浮着若即若离的浓烈。
拾级而上,静观卢舍那大佛,如置无人之境。在他恬静眼帘的照拂下,佛之韵,淡之美,如伊水白鹭掠过阡陌心田。
隔着苍茫的历史风雨,很多愿景,都以石窟的形式,被赋予仪式感地刻下印记。许多皈依向佛的人,驮着虔诚敬意与美好祝愿,把伊河两岸偌大的山崖打磨成一副充满传奇的画廊。
每一个洞窟,都藏着一个故事,都映照着一段刻崖时的初心与寄托。我凝视着这千年前的一凿一刀,俨然穿越深邃的历史长河……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5322/e67c12f31ac0e695.jpg)
回到古代,我会是谁?最愿意的,当是陪秀才进京赶考的书童罢。
梳着两个抓髻,混沌未开,跟着公子读书,为他在旅店扇着风炉煮茶。总是打瞌睡,一边跟在公子后头走路,一边闭着眼睛睡觉。性致顽冥,滑稽伶俐,在霜冷夜路里,嘴巴兴奋地聒噪:“主人,前方有卖世上最好吃的芝麻烧饼。”
“卖烧饼的是武大郎还是他家的女娘子嘛?”历代秀才感兴趣的,都是做烧饼的人。
而书僮我的人生乐趣,全在于出门远走,霜风里经过陌生地域。
赶考的路途有潇潇落叶的红枫林,黄昏投宿的暖老温贫的茅屋,灯火繁丽的集市,沿途皆有酒楼、茶肆、妓院、书馆、驿站,寺庙,道观。
或许,途径洛阳城,也会掏尽囊中所有,求人凿一窟,立一佛,祈我公子高中,顺遂安好。
然后,不与人语,深埋那些美好的,继续上路。
花和梦一般的事物,花妖,狐仙,杜丽娘,崔莺莺,聂小倩,她们年年月月痴情地等在公子经过的路途中。赶考的路上充满了繁盛的诗歌和爱情。却都与我一介书僮无关。
我陪着公子在霜风天里经过,自南方去往北方,大地上落下我们柔软的脚步。
我的秘密,已然化为石窟内淡然的一抹微笑,静静穿越千年时光流淌不息的伊河,淘洗着历久弥新的思念。
我以为可以凝固的永恒,千年后亦被风化为轻尘。只有那菩提本无树的愿景,永远定格在游人们虔诚的朝拜里。
石窟寺和龙门石窟,一个繁华,一个落寞。受人重视也好,被人忽视也罢,它们始终在默默地尽着自己的本分——将那一眼千年的虔诚,流转于世世代代有情人心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5322/22d878feaf91894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