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自助旅游
评委说:你再拍这些照片来参赛,看我揍不揍你!!!

评委说:你再拍这些照片来参赛,看我揍不揍你!!!

作者: 自游乌托邦 | 来源:发表于2019-10-12 12:02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很难写。开了好几个头,不知怎么写才能不伤害摄影人的积极性,又说点真话出来。”

不管你是一个纯粹被兴趣爱好驱使的的摄影爱好者,还是一个衣衫褴褛靠相机吃饭的摄影尸,自娱自乐拍拍这些题材可以,但是还想拿这些照片来参赛?信不信我揍你!

哪些照片先被淘汰

前方高能

老法师请绕行

在摄影比赛中最先淘汰的就是千篇一律的拍摄对象。首当其冲是老法师扫荡得最彻底的重灾区,望大家引以为戒……


元阳梯田

宏村西递

壶口瀑布

滩涂


大漠驼铃

草原骏马

安塞腰鼓

乡村戏台

荷花

油菜花

胡杨林

作为一个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你一定拍摄过上面列出的这些对象之一,当练练手ok的,不要再拿来投比赛了吧!

还有哪些禁区

你跳得最高了不起?

你一定看到过许多蹦蹦跳跳的照片——在鸟巢前跳、在草原上跳、在海滩上跳、在黄河边跳、在古老的小巷子跳、在浙江有光影效果的民居里跳;

够了!你并不是蚂蚱!

杀猪宰羊

在中国,“杀猪宰羊”总是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千年农耕文明将宰杀牲畜这种行为化作节气喜庆的代名词,表现这类主题的摄影作品也总是让评委们审美疲劳。

许多摄影师都过度痴迷于这些老生常谈的视觉符号,很大一部分人都难以意识到,创造新的视觉符号才是他们最该做的事。

老人和小孩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拍摄这个主题的摄影师一定是怀着极强的人文关怀,我们对他们的价值观毋庸置疑。但是绝大部分身影师在这一主题上大量的摄影语言的重复让看照片的我们实在是招架不住。

老人面部特写是最常使用的方式。这是摄影师们公认的有大量隐含信息的画面,也就是说,一张图片的真正意义完全在于摄影师的文字解释。比如说之友君偶尔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名字很长的纪实摄影作品《老人的微笑,我们看懂了什么?》:

讲真,你讲大道理的方式比你拍的大爷还要老好么!

还有,为了拍摄老人的沧桑感,怎么会放过老人的手部特写呢?

你们一定见过且不只一次见过这样的照片,它们似乎打动人心,却又习以为常。看了这些照片你总觉得应该感动,但是却怎么也感动不起来。

实际上老人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是非常难控制的,仅次于小孩。因为大多被摄对象听力、视力、理解力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这就导致摄影师即使想要偷懒“摆拍”都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既然连“摆拍”这一纪实摄影师的看家本领都难以施展,那么可想而知“孤寡老人”这一题材的拍摄难度。所以如果没有特殊的故事背景或者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特色,这一主题恐怕很难再拍出新意了。

狗狗在此向拍摄老人题材的重灾区————敬老院致敬!


恶俗的人体照片

拍摄人体真的算是摄影“艺术家”们最快证明自己“艺术身份”的方式了。

随着我们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开放,思想观念越来越放松,“人体摄影”似乎成为一个成功摄影师(特别是男性成功摄影师)的标配。“人体摄影”最能表现一个摄影师的思想境界,创造色情却不为色情所动,这一定是很高的艺术追求吧……

许多中国摄影师都希望通过拍摄人体来保持与观看者之间朦胧的距离,从而树立自己特立独行的所谓“艺术个性”。这种做法在青年新锐摄影师中更为常见:

国内人体摄影这些坚硬的情色画面所带来视觉尴尬,也许是用几年的时间也是无法缓解的……

可见,真正的人体艺术并不是仅仅“脱光衣服”那么简单,狗狗建议有意涉猎此领域的摄影宝宝们还是三思而后行,当然如果你只是想要丰富硬盘存货我们也阻止不了~

无意义的扎堆

如果每个景区都有一个角度是公认的最佳拍摄地点的话,那么那些扛着长枪短炮的人们可能十个有八个都会来且只来到这个地点按下快门。也就是说,这个景区也许被拍摄过无数次,但实际上拍的都是同一张照片。


▲ “围观心态”不仅仅属于社会,同样也属于整个摄影圈。

还有下面这些

第一:用力过猛的照片


高饱和、高对比、高锐度,“三高”照片,简称用力过猛的照片。说道这里就要批评一下那些把蓝天P的乌云密布的照片了,或者是把照片应该有的颜色去掉,让人看了感觉虚假,不真实。


第二:劳动者的模式化

矿工、钢铁工、水电工、砖窑工、建筑工人以及渔民的工作现场,这些照片一般都是面孔黝黑,眼睛大又亮,满脸的汗珠纤毫毕现,现场热气腾腾··· 这类题材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印记,只能属于那个劳模时代的典范了


第三:民间文化戏曲、古建筑类


古建筑,古村落,古戏台,一群老人喝茶、演员对着镜子化妆、台下老人咧着嘴看戏,活蹦乱跳的小孩……



第四:“人文”沙龙照片

很多人理解的“纪实”和“人文”,典型代表作是老人满是皱纹的面孔、小孩的鼻涕、西藏朝圣者的跪拜、大凉山彝族肖像、高反差的街头随意抓拍……投稿中有的照片画面精美生动,极具“德味、大师、毒”的潜力。这类题材都会跟风拍摄,这样按动一次快门就能获奖,那么你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


第五:民俗活动的现场记录

这类照片数不胜数,被大家拍的滚瓜烂熟,如果没有新鲜感,会让人看了反胃。


等等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 姜健式的乡村环境肖像、宋朝式的矿工肖像、阿音式的蒙古族人像——如果你还不能有新的方法超越他们就可以暂时不拍;

  • 制作过于粗糙的照片;

  • 鱼眼、大广角、所谓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 脏乱差的照片;

  • 题材选择和形式表现过于艳俗、庸俗的照片;

  • 已经在其他赛事上得过两次奖以上的照片;

  • 一看就是一大堆人扎堆拍摄出来的照片——无论是纪实还是风光;

  • 拍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摄影者扎堆进行拍摄活动的照片;

  • 一个摄影者在一个地方拍摄的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雷同照片;

当然,我们并不是把这些题材一棒子打死,只是之友君觉得这些题材在飞速发展的摄影行业并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我们想要从越来越多的举着相机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

摄影太简单,因为谁都会按快门;

摄影又太难,因为谁都会按快门。

如果你还坚持拿这些照片去参加比赛的话,

那随你的便咯!

那么什么样的才是好照片?

咱用图片说话,

这是2004年尼康“影像·从心”摄影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

器材上已经比那时好了很多很多,

但是这些照片放到今天依然可圈可点。

摄影从不是器材决定的。

特等奖 《冰舞》  作者:(北京)陈晓伟

   

等奖 《家园》  作者:(湖南)岳胜斌

  

一等奖 《风雪归途》  作者:(黑龙江)肖殿昌

  

一等奖 《跨越障碍》  作者:(海南)蒋聚荣

  

二等奖 《壮丽江河》  作者:(四川)刘应华

    

二等奖 《总理冀中看农田》  作者:(北京)刘卫兵

三等奖 《艺术的融合》  作者:(北京)曲扬

     

三等奖《地窨院的婚礼》 作者:(山西)高前

   

三等奖《农家的女儿》 作者:(山西)胡志生

   

三等奖《美的旋律》 作者:(河北)林素



相关文章

  • 评委说:你再拍这些照片来参赛,看我揍不揍你!!!

    “这篇文章很难写。开了好几个头,不知怎么写才能不伤害摄影人的积极性,又说点真话出来。” 不管你是一个纯粹被兴趣爱好...

  • 揍不揍?

    儿子撕开包装,非要挤一颗糖给我,pia,骨碌碌地上去了,我捡不?吃不?…… 热情地请我吃一颗好多鱼...

  • 冷暖人生__图配话__且借清商

    咬文嚼字 再到人前胡说八道,看我不揍死你! 这婆娘,又打麻将去了! 上边的那个姐儿真靓! 又考砸了!今天非揍死你不...

  • 《小魔女抢亲记1.》第一章.转校

    简介: ——什么叫做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个问题问得好,来,你过来看看我你就知道了。过来过来!我保证不揍你!——老大...

  • 小盆友很皮怎么办

    小盆友很皮怎么办 揍他呀 不揍他 等着他翅膀硬了你就揍不动咯 唯唯诺诺 很有道理的样纸哦 如果小盆友已经成年呢 揍...

  • 无题其实就是题

    刚刚老婆问我,你在干嘛?又要发朋友圈?你要是再发我的照片我就揍你!然后过来趴我身上看我在摆弄手机,说你看的是什么东...

  • 成功青睐做好充分准备的人

    今天上午,去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家教优质课说课比赛,遇到不少熟识的同事,看到我,诧异地问道:“你是来当评委还是来参赛...

  • 一夜长大的男孩

    20200929 文/燕惠 “你怎么回事?看我不揍你,气死我了。你这兔崽子,说了你多少遍了,你怎么就不听。我...

  • 亲子沟通中十二种绊脚石:警告威胁

    “再考不及格,你看我怎么收拾你。” “不听我的话,你一定会后悔的。” “你不听话就让你爸爸揍你!” “再说一句那样...

  • 30分钟后你就知道怎么死了!

    某所小学,有两个学生在吵架,甲说:“你再叫,我打个电话就可以找人来揍你!” 乙说:“你打电话啊,我就不信了。” 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委说:你再拍这些照片来参赛,看我揍不揍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lq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