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为例,许多人都能背诵,但理解却有深有浅,有厚有薄。当读到或听到专家的欣赏解读之后,立刻就有顿开茅塞之感。原来那些名句不仅仅是朗朗上口,不仅仅是词句华美,更有深刻的理趣蕴含其中。
欣赏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胸中富,常写手生花。”
一 、会欣赏,能开阔眼界
二、会欣赏,能启发思路
创作思路,需要启发和触发。思路,有时受局限,因为写过,有时会重复。而欣赏,就会打开想象之门,豁然开朗。
三 会欣赏,能增厚积淀
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与华,就是积淀与灵性的关系。多读,多欣赏,在开阔眼界,启发灵性的同时也就提升了人的品位。《礼记˙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欣赏,就是学习,提高,丰富的过程。
四、会欣赏,能比较高下
人生天地之间,各有所求,各有是非观念,不能一概而论。对诗词作品的看法,也会见解不同。欣赏,不效仿,但可以借鉴。
五 、会欣赏,能听诗人心声
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已将有感于斯文。”古人留下的诗文,当细细品读欣赏时,实际就如同和古人对话。一首诗中,时间,空间,人物,活动,情感,意趣,哲理……都能在脑中浮现。诗能让人掩面而泣,能让人开怀喷饭,能让人拍案而起,能让人慷慨长吟,这就是“与古人对话”。在同时代,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欣赏到美妙作品,会心处,也会拍案叫绝,这也是对话。精妙的句子,不在长短,重在听到心声。
“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对此进行简要勾勒,可以更深刻理解“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而诗歌创作者们对“柳”却情有独钟。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较早的当推《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量运用柳意象的,则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一、表示离愁别恨
古代人善用谐音表达情感,“柳”与“留”、“丝”与“思”相谐,长期以往就产生了以柳赠别和折柳寄远的风俗,亲人或友朋离别,折柳以表达对离别者的不舍之情。
(一)挽留与祝愿
《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朋友的离愁和深情厚谊。
施肩吾《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