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来,伊朗一词在我内心是固化了的。这个名字背后,我往往联想到的是战争、面纱、沙漠和贫穷,那是一个遥远的国度,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交集的地方。
临近毕业,我还是忍不住购入了《我在伊朗长大》的漫画集。书籍有10寸这般大小,348的页数,黑白两色的绘图风格,三个小时时间足够把书读完,也足够经历一个人的前半生和一个社会的动荡前后。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玛赞10-24岁的生活,包括在伊朗长大、离开伊朗、回到伊朗、又离开伊朗的一些列故事。关于你不了解的世界,全都一一展现在其中。
我最讶异的是,生活在伊朗的玛赞,也有和我们相似的思想,甚至更为大胆的行为方式。玛赞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外婆一家是落寞的皇室家族。在思想前卫的家庭里,年幼的玛赞开始读唯物主义,开始敢于质疑新政权灌输的教义观念,开始经历了伊朗从富裕到被战争侵蚀的生死回忆。
现实里,作者玛赞生活在法国,成为了一名漫画家、一名编剧、一名导演,童年里的故事,成为了她被世界认识的重要作品,也成为了伊朗被世界认识的真实面纱。
伊朗的历史并非仅用“战争”一词就能够概况。1979年起,伊朗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对皇帝的群众运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正式成立,伊朗国王上台了,然而他不过是英国有意安排的傀儡。最初向百姓们的承诺,在伊朗国王执政的过程中慢慢被遗忘,国内的革命接二连三地发起又停息,伊朗的女性戴起了面纱,便是那个时候被迫开始的。1980年伊拉克在美苏的支援下向伊朗发起进攻,之后的8年里,百姓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又无能为力。
我喜欢作者玛赞,又不能完全理解她所有叛逆和违背道德的行为。我从她的身上偶然看到了我自己,也看到了未来有可能的改变的方向。在奥地利学习受挫归来伊朗时,她有很长的时间都处于消极颓废的状态,听不进他人的忠告,沉迷在电视剧中,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甚至有过自杀的行为。有时,想通不过是一瞬间,她从改变自己的样貌开始,好好打扮、好好健身,在时间的浇灌下,身体才慢慢恢复生机。
这本书仍有很多值得推敲和回味的故事以及伊朗历史。或许我还会在重新书写关于书籍的理解和感受。不管什么样的生活,并非绝对的好与不好。生活里的失败,其实更应该被看做是成长和经历。
“当大浪袭来的时候,低下头让它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