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说道《易经》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是它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后来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与人的关系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所指的是与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状态。它不是只从“天”一方面来说的,也不是只从“人”一方面来说的,而是从天、人两方面来说的,只有从人与自然两方面着眼,才可以将这二者的关系说明。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如果天、地相对而言,天泛指地面以上的整个天空,以及人所能观察到的宇宙空间,地球以上的大气层等,如日、月、星、辰,如风、雷、雨、露等等。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又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承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天地整个自然界。
而地,则是指人类和一切生命生存于其上的大地,它是人类赖以存在家园。没有任何一种生命是能够离开大地的,天空中的飞鸟也不例外。所以天就是生命之源,地则是一切生命得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不可分离。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易经》的话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裁成”、“辅佐”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这样也就达到了人的生命目的。
人与自然是互相感应的整体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包罗天、地、人、事、物等的完整的宇宙世界。它充分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感应的有机的整体。因而也造就了后来的中国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用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来考虑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