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你知道这个道理,却做不到、做不好。
于是,你看到那个装作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连矿泉水瓶盖也要别人拧开的女生被宠成了小公主;
你看到那个用大部分时间在领导面前百般殷勤、阿谀谄媚的同事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重视;
你感受着无理取闹的一方用哭示弱、博得同情,让在理的一方走向被动、剧情反转……
诸如此类,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你想做那个爱哭的孩子吗?
-1-爱哭的孩子有糖吃?
第一次意识到“爱哭的孩子有糖吃”,是在大一上学期舞蹈课期末考试的时候。
当时,同宿舍的5个人都选了这门课程,舞蹈考试结束,除了一位女生,大家都以优秀或良好的成绩通过了这门课的考试,也许是自尊心受挫,也许是对成绩有自己的标准,当着大家的面,她竟然在课堂上啜泣起来,想让老师给她改到至少合格的成绩或者再给她一次机会。但是,在考试之前,老师明确说过这次考试只有一次机会。
看到她难过的样子,其他室友纷纷跑上前去安慰她,甚至有室友帮她跟老师求情,说她平时练得也很认真,可不可以再给她一次机会或者勉强给她合格,因为体育成绩直接关系到奖学金,她是一个想要争取奖学金的学生。
也许是被她的哭泣所感动,也许是室友的求情起了作用,体育老师最后还是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并让我们好好教教她。
至于最后她的舞蹈课成绩是什么,我并没有过多关心,只记得那一天,大家仿佛对这个女生都格外“包容”,格外“小心”,有人一直安慰她不要难过,有人在宿舍一直陪她,有人帮她把饭打到宿舍,还有人约着教她舞蹈动作……
在那一次的事件中,“冷血”的我几乎没有帮助她,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规则就是规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我不认可她以哭为方式打破规则,争取自己利益的行为,但也正是那一次的小插曲,我对“哭”有了新的认识——“哭”,在某些时候,甚至可以动摇规则。
步入社会之后,这样的感觉更加明显。
在职场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是那些踏实努力、认真做事的人,而受到关注、获得机会的恰恰是那些擅长讨好、谄媚逢迎的人,他们做一点事会诉多方苦,以“劳苦功高”的姿态在人前显,在背后踩;
在两性关系中,那些no作no die的女生往往被宠成了小公主,男生在他们面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存在,她们可以提任何要求且不接受反驳,她们以物质衡量感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傲视群雄,因为,她们有独一无二的杀手锏——“哭”,只要通过“哭”传达出“我是女生,你就应该让着我”、“你不答应,我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讯息,对方就会立马“缴械投降”;
在买卖交易中,那些会“哭”的人,会买到价格更便宜的同类商品,而不会“哭”的人,却只能闷声吃亏……
诸如此类,这个社会仿佛都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你哭,我就给你糖吃,你哭得越凶,得到的糖也就越多。至于怎么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法。
“你哭,我就给你糖吃,你哭得越凶,得到的糖也就越多 ”-2-用哭来换“糖”,终究会变成如梦一般的存在
以两性关系为例,老家的一个女生在和快要订婚的男生分手后又火速和另一个年轻有为的医生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究其上一段恋情无果的主要原因,是女生要求在男生全款买下的婚房上加上自己的名字而男方不同意,究其火速开始另一段恋情的原因,是对方本就对女生有意,但女生一开始看不上他,直到女生和前男友分手,他以“低到尘埃里”的姿态,用自己所有的资产讨得女生的欢心,而女生以脆弱伪装自己,将计就计,火速开启了下一段恋情。
你也许会用“找到真爱”或者“女生应该找一个爱自己多一点的男生”来为诸如此类女生得到的“糖”做辩解,但是,感情真的可以用物质来衡量吗?
一边和男友恋爱,一边和其他男生保持暧昧;结束一段感情,火速开启另一段;一边谈着感情,一边算着金钱……这样的爱情,早已变成利益的交换。试想,如果有一天男生没有了任何物质条件,那时的女生,应该会决然而去,再火速开启下一段感情吧。
爱一个人,是不舍得让对方哭,但如果因此被对方利用,这样的“哭”,真的太过恶毒。真爱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其中掺杂的利益较少,而那些试出来的所谓的爱,在真实的人性面前,终究不堪一击——永远不要试探人性,因为人性,真的经不起试探。当包裹着感情外衣的利益渐渐浮出水面,当用哭伪装的贪婪人性愈发张狂,那些用“哭”换来的糖,终究会变成如梦一般的存在。
不仅如此,当女生(这里并无偏见,只是社会现实大多如此)以“哭”为手段进行感情试验并因为获得利益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她已经把自己摆在了被动的位置,性别可以成为优势,但也可以成为致命弱点,人生的意义,不是被人施舍,而是主动争取,如果将生命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这样的人生,真的太过被动,这样的哭泣,真的太过劳心。
“人生的意义,不是被人施舍,而是主动争取”-3-不哭的孩子你真棒
我们不能否认“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想踏踏实实地吃糖,吃到真正香甜可口的糖,“哭”一定不是最好的方法。
北宋文豪苏轼一生历经坎坷,虽然为官四十多年,但大部分时间都在遭贬,他曾自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即被贬已经成为苏轼人生的重要经历了。
苏轼被贬,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出言不逊和刚正之风,面对小人的陷害和污浊的环境,苏轼的心中不可能没有委屈,但是他没哭,他选择了自己的方式,每到一个地方,就感受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被贬黄州,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被贬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儋州,他苦中作乐,用椰子壳做帽子并写下饶有趣味的《椰子冠》……诸如此类,面对一路的风吹雨打,苏轼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最美的律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更欣赏那些不哭的孩子,他们不是没有哭的能力,而是不想轻易运用哭的能力:
不喜欢现有的工作环境,那么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充电,谋求更好的岗位;
不喜欢阿谀奉承,那么专精业务,用实力说话;
不喜欢装模做样,那么坦诚待人,做真实的自己,用努力换取成绩……
不仅如此,当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面对困境、解决问题;当看到一个好的机会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提升自己,争取机会。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那些不哭的孩子,拥有了更强大的内心和更卓越的能力,他们善良努力,坚强勇敢,秉持初心,无畏无惧。
这样的品质,才是支撑我们自信地行走于世间的源泉。
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以不哭的倔强姿态面对现实的风风雨雨,我们才能成就那个坚强的自己,当发现“哭”已经成为所处环境的常态,那么,努力离开吧。请一直相信:
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但赢得全世界的,终究是那个不哭的孩子。
“ 爱哭的孩子有糖吃,但赢得全世界的,终究是那个不哭的孩子 ”这里是聂溪绯,一个享受平淡生活,但内心世界丰富到可以把自己笑疯的充满理性光辉的感性的文科女。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丰富的世界,一直相信文字的自我救赎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