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小黄车”为例,从品牌的角度看习惯的力量

以“小黄车”为例,从品牌的角度看习惯的力量

作者: 程冠杰ABC | 来源:发表于2017-10-18 10:03 被阅读0次

    今天十九大开幕,地铁安保全面加强。但是,对于比较偏远的地铁站,平时并没有严格检查包,往往是乘客闯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是今天一律都要检查,不检查就拦住。

    于是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乘客会和工作人员争吵起来,觉得他们小题大作,甚至一直气壮地说:“不就一个挂腰包嘛,有什么好检查的!”

    这里不从乘车素质或者谁对谁错的角度去探讨。我们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其实乘惯了地铁的人都知道哪些地铁站可以闯,比如呼兰路,哪些地铁站得乖乖地检查,比如人民广场。这一个个地铁站其实就在无形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印象。

    而这种印象就是习惯的结果,所以当今天要改变这种日积月累的习惯,一下子让原本习惯了长驱直入的乘客要在焦躁的赶地铁时停下来放包,看似易事,实则难事。

    那么怎么改变呢?不要直接“逆”势而为,至少要有引导环节。比如在安检处、入口处贴出醒目的警示牌“大包小包,一律安检”“禁止闯关”等等,有了这个作为心理提示和缓冲,相信发生冲突的现象就比较少。

    孙子兵法里记载,吴王要让孙武练兵,而且是宫里的妃子拿来当兵练。孙武就是利用惯性原理,先操练了一遍,大家嘻嘻哈哈,孙武说这是我的错没教好,再来一次,结果又不对,孙武说,三令五申而不听命,问副官按照军法还怎么处置,副官很配合地说该斩,结果台上看戏的吴王急了,说别斩我的爱妃啊!但是孙武说,君命有所不受。就拿最受宠的两个爱妃开刀,结果剩下的女人立刻变男人,让她干啥就干啥。

    还有商鞅为了推行立法,先做了一个动作,就是在人最多的集市上,摆个木头,说谁能把木头移开,谁就能得到重金。一开始没人信,后来有个路人甲尝试了一下,结果真拿到钱了。于是大家就对商鞅的话很相信,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现在很多人对“品牌”很崇拜,动不动就举LV的例子,说哎呀,他们真牛,一个几百块钱的包能卖几万块钱,牛,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是一种自私的看法。我越来越发现,当我们越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就越容易产生曲解。

    真正地理解“品牌”,本质上就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通过文章也好、活动也好、广告也好传达到客户的心中,然后客户自己把五感的经验内化和固化为某种印象,英文是selfimage。

    明白了这个原理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企业在打品牌时,竟然真的从0到1地去花钱打广告、搞活动,影响客户,让客户记住他,对他有好感。为此,就很容易说服自己,哎呀,要有好感,那必须得创新呐,搞出不一样的东西,客户才会有新鲜感。于是,从想名字,到设计,到产品等等无不盲求于“新鲜”,再加上前两年黄太吉、雕爷牛腩、伏牛堂等的互联网新奇特案例的渲染,更是容易自我陶醉。

    恰恰相反,打品牌要的不是“新”,而是“旧”。在我看来,仅从品牌符号的角度来看,“小黄车”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品牌符号。这个符号不仅是人们最熟悉的符号,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品牌记忆成本极低。更重要的,诸如摩拜“小橘车”、小鸣单车“小蓝车”等等直接被忽略,大家日常地口语是“这段路很近,我们骑个小黄车吧,噢!那有一辆”,于是打开摩拜APP。更奇葩的是,众口铄金,ofo自己都开始怀疑人生,后来正式宣布:“ofo正式更名为小黄车”。这样成功的品牌符号确实罕见。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没想稻”、“举个栗子”、“感觉要火”、“叫了个鸡”等等,都是自带流量的品牌符号。

    总之,习惯的力量很可怕,打品牌的话要从人们记忆当中的文化原力出发,找到“旧”的东西。因为“旧”的东西,人们已经在它上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只不过这个投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大脑里记忆的资源。把这个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我们就节省大量的品牌费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小黄车”为例,从品牌的角度看习惯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ss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