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烩专题的第23个征文主题是“年终奖”。年底了,大家都在默默期待或者热烈讨论年终奖。而我,也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那年终无奖的教书生涯。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洋洋洒洒诉诸笔端。3000多字写出来后,才发现不像那么回事,不像个故事或者小说,倒像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倾诉,而且效果还不怎么动人。我想表达的内容,还是有一定深度和意义的,可是,该怎么改改好呢?
于是,特意再去翻看了《文心》中的相关章节,希望再悟出点什么。
-01-
既然都要讲故事,那么叙事文、小说和议论文又有什么不同?
《文心》第二十节《小说与叙事文》:
试想一想看,有两篇文字在这里,同样叙述着一些人事的经过,而我们称一篇为叙事文,称另一篇为小说,究竟凭什么来区分的?
只根据实事写成的,是报纸的记事、历史的传载之类的东西,便是所谓的叙事文。
小说不一定要根据实事。即使根据着实事,也不像叙事文那样记述了实事便完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那其他的东西,才是小说的本质。那就是作者从那些实事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
如果在故事之外,另行把意义说明,那就不是“含”了。如果在叙述一切经过之外,加上许多意见,这就不成为小说,而是一篇议论文了,那些故事只处于议论文“论断”的“例证”的地位了。
叙事文,把一个实事说明白就行。比如小时候的命题作文《记我的爸爸/妈妈/难忘的老师....》《难忘/开心/悲伤的一天》。比如历史传记《史记》。
小说,也是讲故事,但又不仅仅是讲故事。《我的父亲母亲》,要是放在小学,咱肯定是写成一个叙事文;但是如果是电影剧本,就大大地不一样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不就是讲了一个故事么?怎么会那么感人呢?
利用小故事,讲解大道理,这就是议论文了。现在都流行讲故事。公司宣传要通过讲故事来表达情怀,鸡汤文要通过故事来作证“金句式”结论,这样才印象深刻。
有时候,我们看一篇文章,本来以为是讲故事的,读到后来,才发现是一个宣传软文,或者鸡汤文。那感觉,说的惊心动魄点是“图穷匕首现”,说的流行点是“无痕植入”。即便如此,也还是觉得那篇文章,要比平铺直述的“单纯说事儿”要有意思的多。
那么,咱该如何把自己的故事,讲得有意思些呢?
-02-
《文心》第二十节《小说与叙事文》:
叙述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
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需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
小说的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并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自然醒悟他的意义是什么。
出行或者聚会,总有那么一个人,特别会照相,小伙伴们都要盗她的图来发朋友圈。场景、事件和拍摄的手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人家就拍的不一样,看起来“有感觉”呢?
同理,咱们写故事,怎样才能写出“感觉”(有意义,有意思)来呢?
因为要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所以整个故事的每一个节目都须含有暗示的力量;作者便不得不做一番选择和布置的功夫。......
作者丢开照抄实事的办法,而是根据他的经验,去选择人物,布置节目,创造出一个故事来。你若说它凭空虚构,那是错误的。他的材料全是社会的实相,人生的体验,何尝凭空?何尝虚构?你若问他“真个有这件事情吗?”,他将笑而不答,因为你问的太幼稚了。小说该是世间最真实的故事,然而不是某一件事情的实录。
最初写故事的时候,总是觉得,如果多加选择和布置,就失去了“真实”,无法还原事情的真相了,变得虚构了。可是,咱们写故事,目的是展示“真相”吗?咱们自己也每天经历很多事情,为什么咱偏偏要讲这么一个事?这个“为什么”,大概就是小说的本质意义了吧?
你看到的真相,真的那么有意思,值得读者来看吗?读者自己长眼睛,会看发生的事情,会看新闻视频,为什么要来看你用单纯的文字展示的真相?读者需要从故事中“捞干货”,需要从你的故事中明白点什么。
写小说的时候,想想“为什么”;写完之后,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凭什么”值得一看。回头再改改,也许就会有那么一点点“感觉”了吧?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须是把这种意义含在故事中间的才是小说。什么叫做“含”呢?一碗盐汤,看不出一颗盐来,呷一口尝尝,确是咸的,于是我们说盐味含在这碗汤里。小说的故事含着作者所看出的意义,就像这样的一碗汤。
这个比喻再形象不过。同样的云南米线,自己在家用清水煮的,和在早点店吃的,完全不是一个口感档次。这差别,全在那一锅好汤。
可是,咱怎么去熬就自己的特色高汤来呢?
在你们的经验里,你们一定常常发现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把捉住这些意义,然后去选择材料,布置结构,这样,即便小说不怎么出色,至少是值得一看的习作,不是单只叙事的叙事文了。
好吧,为了“值得一看”,且悟且练,且熬且琢磨吧!
更多《文心》读书笔记,请参阅:
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切磋,期待大家来“指指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