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婴儿从妈妈的子宫来到外面的世界,所做的事情就像是一个成人来到了有外星球,一切都是陌生的。婴儿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固守尔建立起对环境的控制安全感,当环境的模式改变时,婴儿会感到痛苦和焦虑。秩序敏感现象是儿童出现的第一个敏感期,是孩子秩序感的需求。
二
关键帮助是利用教机,教机来自孩子,来自孩子当下发生的可被教育利用的行为,我们要利用当下的条件和当下孩子的行为去对孩子进行帮助。如果成人懂得孩子这个时期要探索什么,成人就会通过孩子的行为和孩子对物品的利用情况知道孩子在探索什么,知道了孩子需要探索的内容,就知道怎么去帮助孩子。
2岁孩子设计建构安全原则:1、以行动为主,利用原则坚持养成习惯。2、把危险的物品藏起来。
三
3——4岁孩子的发展
3岁的孩子开始注意到了物品可以代表自己内在的想法和情感,他的工作已具有简单的目的性,孩子们在进入工作的时候目的变得明确和固定。比如泥巴,2岁左右的孩子重在感受泥土的本身:摸泥、抓泥、拍泥,3岁多的孩子开始试图研究泥巴怎么用。
如果还孩子只喜欢使用嘴和大脑而不使用肢体,会造成孩子过于信任自己的想法,但对想法怎样实施却没有认知。偶尔想把想法赋予时间,一动手却发现结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就会放弃实践,也会没有耐心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如果孩子一直不习惯于用手去实践自己的想法,由于经验不足,当他们准备动手时,总是发展他们的手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就会放弃肢体的实践,渐渐失去执行力,进而可能会产生自己不行,自己不如别人的自我认知。
四
成人往往忘记了孩子需要探索和自己领悟自己的策略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关系,而把追求效率节省资源这些成人的需求当成了孩子的需求。实际上我们应该理解,孩子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由笨拙达到善巧。
五
六孩子每一个不正常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用这些行为宣泄心里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便帮助他们更好的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当孩子有不正常的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除了倾听,还可以采用与孩子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