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事烽火丨中印边境冲突(8-28)

外事烽火丨中印边境冲突(8-28)

作者: 甄玺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1:54 被阅读745次

    第八章 外事烽火

    第二十八回  中印边境冲突:周恩来孤胆战群儒 张国华绝地戍疆土

    【引言】1962年,面对印度越过“麦克马洪线”后仍然咄咄逼人的进犯,百战之师的人民解放军以惊人的战力给了这个邻居一个血的教训。毛泽东曾高屋建瓴地评价:“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

    一、短暂的“蜜月期”

    印度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在抗美援朝最为激烈的1951年,毛泽东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出席印度驻华大使的国庆招待会。也就在这一年,中国为缓解印度的粮荒,在自身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了66万吨大米。

    当时印度作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积极主张恢复中国大陆在联合国的席位。1954年6月,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第一次访问印度。抵达新德里时,从机场到市区的道路上,10余万印度群众夹道欢迎,并为周恩来戴上金盏花和金香木编制的花环。访印期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六次正式会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发表,重申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个月后,尼赫鲁偕女儿英迪拉·甘地回访中国。毛泽东与尼赫鲁话别时意外地吟诵了屈原的二行诗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同一年,尼赫鲁再次来到中国。1956年底,周恩来再度访问印度并停留12天。“印中人民是兄弟”的口号响彻中印两国大地。

    中印两国,虽然未曾正式划定过边界线,却早已形成了一条各自遵守的习惯边界。但在1951年2月,印度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中国政府多方交涉,印度不仅不肯退出,反而加紧蚕食。更令人惊讶的是,尼赫鲁1954年10月访华甫归,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竟立即出现在印度官方地图上。

    所谓"麦克马洪线"是1914年英国以不正当的手段与当时的西藏当局秘密换文,炮制了大致以喜玛拉雅山主脉分水岭为走向的边界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予以承认。

    二、达赖出逃

    1959年3月10日,西藏少数不安定分子策动在拉萨聚众闹事,中央指示西藏加强戒备,严阵以待。毛泽东当时不在北京,他在第二次郑州会议后即于3月上旬南下武昌。但他以中央驻藏代表名义写信,劝达赖宽大为怀,敦促达赖实践历次诺言,与中央同心。

    刘少奇于3月17日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西藏藏军准备叛乱的紧急情况。可是在会议结束前,得悉达赖已离开拉萨,当即决定增调部队入藏。3月17日夜,达赖由罗布林卡渡拉萨河南逃。19日晚,西藏叛乱集团发动叛乱。中央立即指示驻藏人民解放军于20日进行坚决反击,迅速平定叛乱,并开始实行民主改革。

    达赖在进入印度前,致信尼赫鲁请求“政治避难”,尼赫鲁复信表示欢迎,并在达赖到印度一星期后接见了他。随之,中印两国边境开始紧张。1959年8月25日,印度军队袭击中国边防哨所,挑起武装冲突。

    此时,毛泽东从武昌到上海,先后召开会议,讨论反击印度问题。周恩来连续写了三封信给尼赫鲁,希望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但是印度当局置若罔闻,盘踞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印军,不断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武装攻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人员47人。

    为此,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提出了严重的抗议。但是,印度一意孤行。10月12日,尼赫鲁竟下令把中国军队“清除掉”。10月20日清晨,印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三、中苏会谈

    10月2日,中苏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正式会谈。会谈的中心议题就是中印边界冲突问题。期间,赫鲁晓夫称:“你们中国应该和印度搞好关系,印度是一个中立国,尼赫鲁是比较开明的,应该团结他。发生中印边境军事冲突是不对的。由于领土争执而发动战争是不值得的。”

    陈毅首先站起来反驳:“你怎么能这样说呢?分明是印度挑起这场冲突。印度军队越过其边界,也越过麦克马洪线,在中国边境内建立哨所,向中国边防军开枪。”后来陈毅因此被赫鲁晓夫诬称为“中共放出来的第一只虎”。

    周恩来说:“印度开枪射击6个小时以后,我们才还击,怎么能说是中国挑起的呢!”

    陈毅接着说:“你们9月9日发表的那个《塔斯社声明》,是偏袒印度、指责中国的。你们根本不听我们招呼,急急忙忙抢先发表了你们的《塔斯社声明》,这是为什么?”

    会议快结束时,毛泽东说:“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为天下先。但是谁要欺负我们,那是不行的。谁都不行。”毛泽东语气委婉,但表情严肃。

    如此,赫鲁晓夫只好说:“既然这样,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再谈的了。”会谈不欢而散。两天后,赫鲁晓夫一行离京回国。赫鲁晓夫回到海参崴后发表演讲,不指名地影射攻击中国:“像公鸡好斗那样热衷于战争,这是不理智的。”

    四、中国单方后撤20公里

    1959年11月,关于中印边境会议在杭州举行。总参谋部汇报了一个时期以来中印边界不断发生的流血事件后,毛泽东说:“两军的边防战士一天到晚鼻子对着鼻子站在那里,手里都拿着枪,一扣扳机,子弹就会打死人,冲突怎么能避免呢?”

    因此,他提出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如印方还不干,我单方后撤。

    1959年11月7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致函印度总理尼赫鲁,建议两国武装部队立即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武装接触。同时建议两国总理尽快举行会谈。但是,尼赫鲁拒不接受。

    在尼赫鲁拒绝中方建议之后,毛泽东决定:中国部队单方面从中印边境后撤20公里。

    五、新德里的较量

    为了表明中方的态度,中方决定先伸出橄榄枝。1960年4月19日傍晚,周恩来在外交部长陈毅的陪同下,从缅甸仰光起飞,前往印度。

    周恩来到达机场后,就遭到了印方前所未有的冷遇。既没有以往欢迎他的彩旗,也没有群众的欢呼。只有尼赫鲁等率领少量随从前来迎接,简单的欢迎仪式只进行了25分钟,便匆匆结束。车队沿着空荡荡的大街,驶向中国代表团下榻的总统府。

    从19日至25日的6天时间里,周恩来与尼赫鲁进行了20多个小时的会谈,但因为印方态度强硬,始终没能取得任何有实质性的进展。临回国的最后一天,周恩来决定在新德里单方面召开记者招待会,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的和平态度。在此之前周恩来曾提议和尼赫鲁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遭到了印方的拒绝,周恩来决定单方面行动。

    消息一宣布,立刻引来全世界的关注。4月25日晚7点30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早已守候在印度总统府圆柱厅。

    周恩来带领陈毅等人由边门走进会场时,对中国素有好感的《泰晤士报》记者韦尔娜突然闪了出来,焦急地向周恩来提醒:“有人准备不顾外交礼仪,将向中方发难,总理务必小心!”

    周恩来微微点头致谢,继续前行。

    韦尔娜又善意地提醒说,”这次记者招待会就像是“射击场”,你将成为唯一的“靶子”,上千只“枪口”都瞄准了你。”

    周恩来坚毅地说:“新德里的子弹打不倒我。”

    韦尔娜的确没有危言耸听。印度新闻的一伙人抢先占据了突出位置,准备在周恩来一走进大厅时狂呼口号,给中国人一个下马威。

    经受过无数战火考验的周恩来,为了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人一到齐,便让工作人员开始散发早打印好的声明,上面扼要简洁地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当周恩来走上讲台时,有一个尖细的声音喊道:“中国佬,滚出去!!”但这小小的骚动还没有掀起大浪,就被其他国家记者的掌声淹没了。

    周恩来语音沉稳,略带沙哑,却极富魅力:“中国、印度,都有着5000年的古老文明。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和平相处,休养生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印之间从未发生过真正的战争。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也应坐下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切不可对上辜负了列祖列宗的遗德,对下贻害后世子孙。”

    他45分钟讲演刚结束,一个留大胡子的人就站起来发难:“我是印度新闻托拉斯的记者,请问周恩来先生,中印边界的领土划分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难道还有什么必要再进行谈判、再重新划分吗?”

    周恩来微笑道:“如果你对中印边界的百年历史多做些研究,并且能真诚地倾听一下中国政府的呼声,我想,你是不会提出这种问题的。”

    一位西方记者立刻接话道:“我是英国路透社记者詹姆斯,总理先生口口声声要靠谈判来解决问题,请问,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你认为有什么资格和必要去讨论这东西的归属吗?”

    周恩来当即反诘道:“如果一个强盗夺走了别人的东西,那么原物的主人难道不该向强盗讨还吗?”

    詹姆斯恼羞成怒地说:“你敢说印度是强盗?”

    周恩来回答道:“强盗,有,但不是印度,而是英国殖民政府。中国和印度是朋友,而且应该永远是朋友。”

    又一位记者站起来问:“在有争议的地区擅自修了一条公路,这难道也是在表示和平、尊重和友谊吗?”

    此时,台下响起得意的嘘声、口哨声。

    周恩来镇定地说:“青藏公路是为了改善新疆、西藏地区交通困难的状况而修筑的,我们原本以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领土。后来印度政府提出了抗议,我们愿意就此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如果这不算和平、尊重、友谊的话,那么印度政府越过传统的边界,在有争议地区建立军事据点,武装巡逻,不但不打招呼,而且逐步推进,动枪动炮,这又算是什么呢?”

    这时,韦尔娜站起来,极严肃庄重地说:“我还有一个问题,总理先生能够坦诚相告吗?”

    周恩来扬扬手说:“我想,我会尽其所能地回答你。”

    “那好,据我所知,您今年已经62岁了,比我的父亲还要大8岁,可是,你为什么仍然那么年青、俊美,像个小伙子,能回答吗?”

    全场上静默少顷,猛然又爆出一阵畅快的大笑。与刚才舌战群儒、大展辩才的情形相左,此时的周恩来,望了望身旁忍俊不禁的陈毅,摊了摊手说:“这样的问题,我可以不回答吗?”

    “不行。”这两个字,居然是上千名记者用不同语言异口同声发出的。

    周恩来只好说:“好,我回答,我只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生活的。” 话音未落,上千名记者全部站起来,在长达7分钟的掌声里,竟然包括刚才那些曾向周恩来发难的人。

    在45分钟的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不但有力驳斥了在场有敌意的记者们的质疑和发难,更用他的儒雅和机智赢得了各国记者的掌声。

    然而,这番努力终究没能拉回心意已决的尼赫鲁。1961年11月28日,尼赫鲁发出战争信号:“在这些地区打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是必须的,因此我们必需为此进行准备。”

    六、最后决策

    中国政府多次向尼赫鲁提出和谈建议,并实行隔离政策,均被拒绝。1962年6月,印度军队已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印军在中国境内部署的据点距中国哨所已经只有几十米甚至几米,形成面对面的对峙。

    10月2日  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决定,10月3日照会印度政府,双方在10月15日举行会晤。印度政府于10月6日拒绝了这一建议。

    10月8日  下午,毛泽东又召集会议再次讨论中印边境冲突问题。同一天,周恩来会见苏联驻中国大使,表明如果印军一旦发动进攻,我们就坚决自卫。

    10月12日,尼赫鲁下令,要印军“把中国人从‘东北边境特区’赶出去”。17日  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同时炮击中国边防部队的前沿阵地,向中国边防部队连续发动进攻。

    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再次召开。当晚11时,毛泽东签发中央军委关于歼灭人侵印军的作战命令。反击战役于10月19日拂晓全线开始(后中央军委接受西藏军区的建议,将反击战役开始的时间改为20日拂晓),前线总指挥为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当时,张国华参加完七千人大会后,正留在内地养病,突然接到中央军委总部命令。在18日的会上,毛泽东问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

    张国华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张国华指挥的18军,虽没参加援朝作战,但“平叛”一直打倒 1960年底。所以,罗瑞卿总长问“根据何在?”时,张国华说:“敌人虽然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长期没打过仗,我们却刚刚平叛。他们没来过高山,我们却长年驻守高山。”

    此时,站在巨幅地图前的毛泽东,沉思良久,忽然喷出一口浓烟,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同时提高声音说道:“扫了它!”

    很快,张国华飞临前线。1962年10月20日7时,中方的炮火突然向克节朗的印军阵地猛烈倾泻。至9时3 0分,第一个据点已被攻克,被俘虏的印度兵还穿着睡衣。至晚8时许,克节朗战役结束。张国华笑称: “这样容易取得的突然性,我当兵33年,还是头一次!”

    11月22日凌晨,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张国华指挥的两次战役和一些局部战斗都取得了胜利。歼敌三个旅,共击毙、俘敌7000余人。中方伤亡1460人,无一兵一卒被俘。

    至11月初,印方一片风声鹤唳,无兵可战之下,连交通警察也配发了武器,以死守危城。11月21日,中方突然宣布全线停火,并开始撤退到中方实际控制线的20公里以后。至此,中印边界冲突降下帷幕。​

    中印战争结束没多久,即12月26日  ,毛泽东在69岁生日这天写下了《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事后,毛泽东曾评价中印边境之战:“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10年的稳定。”

    历史完全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见。从1962年后,中印边境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印度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不结盟政策",并迅速向美国靠拢。

    外事烽火丨中印边境冲突(8-28) 外事烽火丨中印边境冲突(8-2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李默遥:阿三没记性呀
      • 渴死之水:中印边境冲突想来总是让人胸闷,当时被印度欺负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反击。结果印度以一次战役上的失败赢来了战略上的巨大胜利,从此坐实了对藏南的完全占领。中国除了没有失败者者的名称外,失去了失败者应该失去的一切,而印度除了没有胜利者的名称却得到了胜利者可以得到的一切。不过这已经是中国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要不是毛泽东的敏锐和果决,连胜利者的荣誉也得不到。印度以比中国弱小的国力却欺负了中国六十多年,至今藐视中国,去年公然入侵边境却未受任何惩罚,达到目的后全身而退,中印战略态势仍看不到扭转的趋势。
        甄玺:@渴死之水 谢谢鼓励!一定努力!
        渴死之水:@甄玺 您的大作篇篇精彩,每一篇都值得仔细拜读🙏🙏🙏
        甄玺:@渴死之水 分析到位,品评客观,谢谢!
      • 老来趣:精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甄玺:@老来趣 以史为鉴
      • 三湖之春:学习了
      • 小胡子旅行者:致敬领袖
        甄玺:@还有个大表哥 值得颂扬
      • 云翼_d2e8:你研究的对
        甄玺:@云翼_d2e8 学习的

      本文标题:外事烽火丨中印边境冲突(8-2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kv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