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看午夜场的电影,因为那时候孩子都睡了,来看的都是成年人。
不会有吵闹声,不会有哭声,不会有不加掩饰的笑声。
我相信,即使在公共场所,大家也都希望能有一片宁静的私人空间。
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出去玩,一起坐动车。
旅途漫长,朋友上车不久,就拿起手机放音乐,抖音热歌。
声音放得挺大,很多人往我们这边看。
我觉得影响到别人,挺尴尬的,于是拿了个耳机给他。
朋友却说:“这个耳机是入耳式的,不舒服,不想戴。”
我说:“那你小声点,影响到别人了。”
朋友笑说:“这有什么,自由的国度,他们也可以放歌听啊。”
我无语,他却得意洋洋,惬意半躺,听着歌睡了。
音乐就这样放了一路,后来我受不了偷偷拿起来关了。
image01
记得小学的时候,教“自然课”的老师跟我们解释噪音。
“不管多悦耳的声音,在不适宜的时候影响人,都属于噪音。”
对此,我一直有很深的感受。
我可爱的父亲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要听闽南语歌,就是那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歌。
我念书的时候,睡得比较早,就经常被歌声吵得睡不着,深感痛苦。
好几次,我冲出来把电视关掉,然后就会被父亲追着打。
后来父亲也觉得这样不好,就很少听了。
还有就是我可爱的母亲,祖传的大嗓门,只要是跟她对话的人,距离她超过两米,她就得向陕北人吼山歌那样。
“诶!那个谁!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不过我要聋啦~你可以小声点吗?”
“好的~”
别说我,村那头的狗都能别吓醒。
image我相信,在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修路的,施工的,楼上装修的,讲话大声的,外放音乐的...
烦不胜烦。
用这类噪音给他人造成影响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很自私的表现。
人们在聊八卦、说隐私的时候,都会窃窃私语,生怕声音大点,被别人听了去,对自己造成影响。
但是,有一些自私的人,说话总是那么嘈杂刺耳,丝毫不注意自己身处什么场所,会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说话的音量大小,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层次。
02
很多人在吵架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把声音放大。
想起《奇葩说》里面的范湉湉,每次辩论,都会用压倒性的音量,让对手没办法开口说话,以此来获得胜利。
在我看来,其实范湉湉有很多观点,也很犀利独到,完全没必要用“泼妇骂街”的方式,去赢得比赛。
image对手在表达的时候,经常硬生生被打断,也影响了观点的表达,这样得来的胜利,实在有点胜之不武。
音量大,不代表你说的话就是正确的,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性子急,急于表达,却不愿意倾听的人。
很多人欣赏那些“读书人”,温文尔雅,处变不惊,其实他们的风度,都来源于“只讲道理,愿意倾听”。
虽然,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但其实大家都知道,秀才的理才是正确的,胡搅蛮缠的人,只是在拼命挽留自己的尊严。
越胡搅蛮缠,越说明这个人不讲理。
所以说,如果有一天你跟别人争辩,对方愿意听,你就慢慢讲,对方不愿意听,不妨保持沉默。
就像孔子说的:“夏虫不可语冰。”
03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经常出现在职场、学校。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比较调皮,不爱学习。
班主任经常会在课堂上点名批评,而且话都说得特别难听,嘲讽的味道十足。
image一次,班主任抽查作业,那个同学找不着作业。
班主任觉得,他就是没写,故意这样说的。
同学在书包里找了又找,在课本里一页一页翻,就觉得自己明明是有带的。
班主任走过去,把他的书包扔到走廊,让他在走廊慢慢翻,找到了再进教室。
同学赤着脸,翻着包,耳朵里听着教室里传来班主任的话:“不学习,还撒谎,这样的人,人品和智商都有问题。”
他依旧翻着包,脸更红了。书散落一地,啜泣声,越来越大。
当师长的,当然有资格,也有义务批判学生,只是,学生也有尊严,也有人格。
在教室里坐着的,有他最好的朋友,有他暗恋的女同学,这样的教育,真的合适吗?
况且,他真的有做作业,真的丢了,忘了带,该怎么办?
指责的声音,最好是在私下发出,而且,一定要知晓了真实情况,再发声。
妄加指责,不分场合,很容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这也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行为。
image04
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换位思考,可以让身边的人,感觉舒服一点,过得愉快一点。
最简单做法,就是控制一下自己的音量。
正如蔡康永说的:
讲话时最好自觉的降低音量,不光是因为太大声会吵到别人,而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会让别人很难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imageS的魔镜
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吧
【今日话题】你觉得在公共场所外放歌曲,是没素质的表现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