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以按摩为由把自己的妈妈勒死在家中,案发之后,邻居说从没听过她们家吵过架,警察带走时女孩也没有哭。
张律师今年45岁,是一位单亲妈妈,在女儿3岁的时候和丈夫离异,一直独自带着孩子在青岛生活。张律师很爱她的女儿,但是对她要求也很严格。
被害母亲
她女儿今年读高一,成绩一直很不错,在朋友眼中一直是一个文静又优秀的孩子。
谁也没有想到平常看上去关系十分和谐的母女,竟会发生这样的事。
母亲给女儿写过的诗
之前有吴谢宇弑母,北大的高材生,学霸级的人物,把母亲在学校宿舍杀害后,谎称母亲出国,消失了几个月才被警方抓获。
他和这个女孩一样,都是学霸,被抓时都十分冷静。
这不禁让人心里一寒,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究竟是多大的痛苦才能把他们逼上这条绝路,在他们外表看似幸福的生活里,内心究竟隐藏着多大的痛苦,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一、家长教育势在必行,不能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前段时间就有人提议实行家长教育,就像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的: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 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很多家长以为自己对孩子是毫无保留的付出了爱,可是他们在付出的时候,并没有问问孩子想不想要,喜不喜欢,就擅自为孩子做决定,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这个案件中的张律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名“女强人”,她和丈夫离异后,独自把女儿抚养长大,她把她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想吃羊肉,就托人从内蒙古带回来,怕孩子一个人在家孤独,就请假不出差在家陪着,因为孩子她放弃了再婚的想法,想等孩子读到大学再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她对自己要求高,对孩子要求更高。
试想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了女儿可以放弃一切的妈妈,对于女儿来说,压力该有多大。
并且作为单亲家庭中的“女强人”母亲一般都十分要强,总想活出点名堂给前夫看看,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会更为严格。
前段时间有个9岁的小女孩,就因为作业太多无法完成而选择了跳楼,她还留下遗书说:我恨你们···把我的作业都撕了吧。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所以在学习方面,对他们总是很严格,总以为多做作业,多学习,只要考试考得好就行了。
但是他们都没有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没有教孩子如何高效的学习,如何体检学习的快乐。只是一味地用语言鞭策和用武力督促他们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只会觉得压力越来越大,学习越来越无趣,反而就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
二、学习压力大,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减压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在里面扮演了一位母亲,她对女儿说:都考第二了,有什么可高兴的,高考以前,这些玩具妈妈就帮你保存了。
在很多家长眼里只有第一才能让他们满意,对孩子总是要求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导致孩子们在学业上有很大的压力。
但家长只负责给孩子施压,却不给孩子解压,很多年龄小的孩子,他们在判断是非和人格的形成方面都还未成熟,凭他们自己的能力是很难缓解压力给他们身心带来的痛苦,长此以往,他们很容易使用极端的手法来解决压力。
复旦大学教授严峰曾说过一句话,我们要尽量对孩子好一些,让他们在小时候尽量快乐。因为长大以后,他们会遇到很多痛苦,那时候,小时候的快乐就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和安慰。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是要关系孩子的心理健康,其次才是其他的方面。
诗人纪伯伦曾写过 一首《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的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每个孩子都是生命自身赐予的,他们不是父母的私有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使命,作为家长应该尊重他们。
三、多和孩子沟通,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
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归因。
例如孩子在面对困难而失败的时候,家长如果说因为这个太难了才会失败,这样会导致孩子有畏难情绪,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家长说是因为脑子太笨了,这样会让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还有的会说是因为运气不好,下次运气好也许就成功了,这样会养成孩子的侥幸心理,下次不努力全凭运气。
那如何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只要能力强和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成功,如果失败了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或者是当时的状态不佳,需要调整好心态继续努力,这样才能让孩子重新燃起成功的希望。
孩子不爱学习,是让很多家长头的,其实不是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一开始就被打压了学习的动力,所以才变得不爱学习。
在心理学上把动机称为:在一定目标引导下,激发、维持、调节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或内部动力。
动机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实每个人都有把事情做好的倾向,只是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
麦克莱伦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与其早期的独立训练有关。
在孩童的时候,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自己穿衣穿鞋和做家务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做事成功的成就感。
并且多多表扬孩子也能促进孩子做事的动力,他们因做的事情能够获得他人的好评和称赞,而让他们获得满足感。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在表扬的时候,不能只说你很棒,要指出具体棒在哪里,不然孩子是无法知道自己棒在哪里的。
例如孩子如果字写的很好,就要说你的字写的真好,以后她就会更认真的写好字。
现在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第一,上北大、读清华,给孩子花很多的钱,让孩子上很多的培训班,但自己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会,以为自己是在爱孩子,殊不知这种爱,孩子们根本不想要。
家长们,真的可以反思一下自己,自己给孩子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你们是一边口头上让他们好好努力学习,又一边用各种刻薄的语言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吗?
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让他们“被爱”的喘不过气呢?
作者:纠纠,希望用我的文字温暖你的心,欢迎关注不迷路,欢迎留言同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