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与不生是不是一个特俗的问题

生与不生是不是一个特俗的问题

作者: 山本达叔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4:31 被阅读0次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为了生育和繁衍,我还有其他的使命,还有其他我应该去做的事情。”

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是一个女人的自由,而不是被苛责的理由。

正如网友所说,“即使不生孩子婚姻失败,她的人生也比你精彩得多,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

一个女人,30岁、40岁、50岁不结婚生子,独立、坚强地活着,为什么要遭受你的非议。

你想结婚生子,没有人阻碍你,但请不要用你的观念绑架别人的人生。

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平等,就是让女性背负了重重的偏见。

如果一个男人事业成功但没有婚娶,就是敬业的抢手好男人,但如果是一个女人精干于事业,就只会被叫做:大龄剩女。

“25岁不结婚,就是剩女;

30岁不生孩子,就是自私;

政策允许了还不生二胎,就是傻;

一把年纪嫁不出去,就是可悲;

离了婚,就是不值钱;”

在世俗的眼里,女人应该附庸于婚姻,不结婚、不生子是不完整的、是被鄙夷的。

这些人把婚嫁看的太高了,高过了一个人对自我、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

但结婚生子,就真的意味着幸福么?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曾给我讲过一个“要杀死自己孩子”的病例。

30岁的姑娘小李,本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因为迟迟不孕成天被家人催:老公说,我们赶快生一个吧;

婆婆说,再不怀孕,我家就绝后了;

妈妈说,趁着你身体还好,赶紧要一个吧;

连亲戚邻居都问,怎么还不生,要不去检查下。

本想在事业上再冲一冲的小李,最后屈服了,认真地备孕、怀孕,却没有想到是一场痛苦的开始。

怀孕时,丈夫还呵护有加,生完孩子后,就开始不闻不问,吃喝拉撒睡全推给她一个人。

为了能照顾孩子,她辞了工作,整天围着家庭琐事转,还不停的被丈夫埋怨,你在家这么闲,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人的崩溃总是无声,夜深人静时,小李就总会冒出一个冲动的想法:“杀死孩子之后,自己再自杀。”

后来,查出患抑郁症,幸亏及时就医,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事业上的落差、家务上的劳累和丈夫的不理解,真的会逼死一个人。

由此造成的情绪爆发,也会伤害孩子。

不知道那些催婚催生孩子的人,有没有想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很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尊重别人的自由,有时就是尊重别人的生命。

舞蹈家杨丽萍,被誉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的人生,同样透出仙子般的洒脱。

为了终生舞蹈,她放弃了成为母亲的权利,并在结束两段婚姻后选择保持单身至今,显得离经叛道。

杨丽萍说:“这种选择只是寄托的对象不同,我寄托的对象可能是舞蹈,可能是一朵花是我的女儿,一棵树是我的儿子,这是一种天伦之乐,这样也挺好的。”

脱离了世俗偏见的桎梏,杨丽萍活得自由洒脱。

1989年,杨丽萍长发挽髻,凭借《雀之灵》惊艳世界。

在事业的最高峰,她辞别中央民族舞团,回到家乡云南。

几年后,她跟随自己的内心和梦想创作了大气磅礴的民族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再一次震撼了世界。

接下来,她又创作了《云南的响声》《雀之恋》《两棵树》等一系列的传世经典。

现在的她,一个人居住在大理,种花养鸟作画,活得潇洒自在,快活不已。

在她看来:“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为了享受,有些是为了体验。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到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正因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自始至终杨丽萍都是走自己的路。

如果说幸福是人生的终点,那么杨丽萍自始至终都站在终点上。

《黄金时代》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是啊,一个文明社会,就是应该允许一个人自由选择人生,结婚也赞成,单身也不反对;生养孩子也可以,丁克家庭也不妨碍。

绝不会因为某一种选择,而受到歧视和攻击。

而一个聪明的女人,会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因为幸福快乐在自己的日子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宁可高傲的单身,也不要委屈的婚姻。毕竟,我想要在这个世界寻找真爱,而不是随便找一个人结婚生孩子。

我们要忙的事情很多,忙着可爱,忙着享受生活,忙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

为自己的理想生活而活,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成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口号,30年后,一切都变了。

独生子女们尚未过完他们的“幸福一生”,就迎来了全面放开二胎的鼓励政策。

1 :一些理性而真实的数据,2015年全面放开了二胎,然而中国的人口生育率自从1993年跌破了2.0,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2.0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讲按照人口的更替规律,理论上每对夫妻2人生育2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的基本更替。而因为一些意外造成的人口损失,因为越来越多的不婚不育的选择,实际上每对夫妻要生育2+个以上的孩子,才能维持人口基本更替。

2: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5,城市生育率早已跌破1.0,北京上海2010年的生育率是0.7左右。

我们不禁疑惑,这个数据准确吗?为什么我们看到身边很多的朋友生了二胎达到小家庭的生育率2.0甚至3.0呢?

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育龄青年根本就没有结婚,没有步入家庭,或是选择丁克,小家庭生育率为0.0拉低了平均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死亡人口993万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每年死亡的人口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人口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按照这个速度和趋势,很快我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会接近“零增长”了。

中国的生育率下降而人口没有迅速减少,是因为人的寿命提高了,人口老龄化则是更棘手的社会问题。

3 :中国妈妈的困局

在中国,愿意做妈妈的人越来越少了。

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以70%一骑绝尘位列世界第一,这里面的还包括老人和小孩。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比法国的男性劳动参与率62%还要高,吊打印度女性28%的劳动参与率。

那么排除女性中的老人和小孩,25岁到55岁的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是多少呢?是90%。

这么高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背后,不仅仅是中国女性的解放,更多的是中国女性的无奈,是社会安全感和家庭安全感的双重缺失。

如果妈妈事业止步,爸爸需要养活一家三口甚至四口,可能还要加上双方四个老人。八个人的巨大生存压力在一个顶梁柱上,说不定除了养八个人以外还要养房养车。中国的房价一言难尽,此处省略三万字。现在养育一个小孩可不是吃饱饭那么简单,中国的教育成本是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即使爸爸收入再高,市场经济的失业可能说来就来。所以妈妈们需要成为家里的第二根顶梁柱分担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变革压力和巨大的养育成本的压力。

一个家庭有时候就像是一艘船,船上人类的幼崽没有自我生存能力,船上的老人会渐渐失去自我生存能力。这片人生的海域有可能风平浪静岁月静好,也有可能随时乌云蔽日波涛汹涌。如果这个船只有爸爸一个船长,那他只能在精疲力竭时苦苦硬撑,在面临倾覆时孤立无援。

所以妈妈们要永远胜任副船长,永远能配合船长随时掌舵。在狂风暴雨来临时,不是坐在地上无助痛哭,吵着要离开这艘船,而是有能力把船开到平稳的地方,而不是任由它颠覆深海。

而即使家庭有着超强的经济能力,家里的钱多到花不完。只要不是你自己的钱,法律上就没法保障你的基本生存。不要问为什么,《新婚姻法》多看几遍,中国离婚的成本太低了。

带孩子有多辛苦,没有亲自长期带过的人可能永远都想象不到,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而选择成为妈妈,甚至做全职妈妈,在中国就是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却有着最底层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伸手要钱的日子可不好过,时间长了肯定要看人脸色。全职妈妈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我养你”随时会变成“是我养的你”。在中国,全职妈妈的生存只能依靠别人的良心。

所以现代女性面临的不仅仅是“妈妈”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位,还需要并且不得不同时再叠加一个社会职位,直面经济压力和生存压力。

职场妈妈面临的社会压力和育儿压力一样巨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招育龄女性是非常普遍的潜规则。公司的重要岗位和领导岗位上尽量选择男性是中国的普遍现象。一些非常好的企业能接受弹性工作时间,让你能在需要的时候在家办公照顾下孩子,但这也意味着你无法对工作全力以赴,这属于自甘堕落,以后有好的机会轮不到你也很正常。

越是高知的妈妈,面临的落差越大。

我不认同,但能理解,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社会生存需要靠实力,而不是靠同情。

职场对女性的第一问就是:“你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等你有了孩子,你就会发现,哪有所谓的牛逼的平衡,只有无尽的牺牲。当妈妈们选择在家辛苦照顾孩子,会被鄙视没有工作,靠别人养,看人脸色决定花多少钱。当妈妈们选择努力工作,把孩子丢给老人和保姆,会被指责让老人辛苦,让孩子吃苦。

得到的永远要拿失去来换。事业育儿两手抓,取舍之间必有牺牲。

取舍和牺牲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牺牲的名字叫“理所应当”。

中国的产后抑郁症非常普遍。随便搜索列举下近三年的几例新闻。

2019年4月28日,福建漳州28岁的妈妈石春梅,带着2个儿子失联,找到时母子3人已溺亡。

2019年4月21日,四川攀枝花一位年轻母亲带着自己的3名孩子从米易龙桥跳河,4人均溺亡。

2019年1月,江苏淮安一位26的妈妈带着1岁半的儿子喝农药自杀身亡。

2018年7月12日,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名中学老师张老师带着自己的大女儿一起离开了人世。

2018年7月4日,一位38岁的妈妈抱着只有7个月的女儿,从24楼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2018年6月27日,长沙一位31岁的妈妈,从26楼坠落身亡。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大的8岁,小的才1岁多。

2018年6月24日,上海一位年轻母亲抱着仅5个月大的女儿,深夜从5楼跳下……

2017年9月7日,济南一名20多岁的妈妈带着小女儿喝药结束了母女的生命。

2017年1月6日湖南湘潭岳塘区纳帕溪谷小区,一位患产后抑郁的母亲携两个年幼的孩子从13楼跳下,女子和2岁多的孩子当场死亡,只有几个月的幼儿送医治疗后身亡。母亲30岁,家庭条件良好。

这只是报道出来的冰山一角,实际上,2014年11月刊出的《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就已经指出,85%的中国女性都经历过产后的抑郁情绪,接近20%会发展为临床抑郁症。然而这种病在中国还有一个名字,就是“矫情”。

妈妈更像是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玩着危险的平衡游戏的手抛球杂耍小丑,时间精确利用。看似拥有一切,一旦孩子生病,外派出差,早托班放假,保姆请假......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你失去平衡瞬间崩溃。

那些有着稳定高阶事业又有可爱孩子又有稳固家庭的女人,很可能早早就把孩子扔给父母或保姆,孩子跟她并不亲近;或是牺牲了丈夫的事业;或是表面光鲜其实身心俱疲。

哪有什么所谓的平衡?不是牺牲自己,就是牺牲别人。

4 :中国爸爸的困局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现在的生育主力部队80后90后,是见证激荡30年中国经济火箭速度发展起来的一代,也是见证中国房价火箭速度窜起来的一代。

经济压力是爸爸不得不面对的。中国男人家庭责任感使命感大多数非常强。虽然男人大多是个放纵不羁爱自由的糙汉子,但是一旦当了爸爸,忽然就会变得父爱爆棚,当然信用卡也会爆棚。很多生了孩子的中年爸爸,银行流水账单是土豪级别的,但是存款却是贫困户级别的。他们可能每月收入好几万,但是却穿着几十块钱一件的优衣库。因为他们每个月的花费支出最少是三五万以上。不是一个月一次性,而是每个月的持续性。这些支出包括房贷、车贷、保险、奶粉、尿不湿、玩具、进口辅食、儿童医院、保姆费、早托班费、入学学费、学校赞助费、乐高班、机器人班、奥数班、跆拳道班、英语班、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

都说少生优生,越是“少生”,越是“优生”。教育是个无底洞,越有钱可能投入越多。大城市才有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资源。而很多地方优质公办学校是和房产证对应的,学区房的价位都是三五百万起步的。优质私立学校是和钱对应的,私立学校的学费都是六位数的。

一旦有了孩子,养育的支出根本不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孩子的刚性花费比大人要多得多。整个家庭的的支出呈几何倍数上升。但是家庭的收入有可能锐减,很多妈妈要辞职回家带孩子(不辞职就得花钱请保姆花钱上早托,保姆和早托的费用也不便宜)。即使不辞职也会大大影响妈妈的职场升职加薪。母乳喂养、孩子生病、孩子教育会消耗掉父母(现实情况下大多是妈妈)大量的精力,事业可能勉强维持,就此止步。

那么问题来了,爸爸会不得不面临着一家三口,甚至四口,加上四个老人养老,8个人的生存压力。数不尽的账单会每个月不停得飞向你。你不能辞职,不能失业,不能休息,不能生病。

有这么一个段子: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会立马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那些有车有房有娃、上有老下有小的那些中年人。

成为爸爸的中年人,不再是当年那个血气方刚,冲动又自我的小伙子。他们浑身都是软肋,被领导骂了也只会一边点头哈腰说着:“是是是,我马上改”。一边想着:老板为刀俎,我为鱼肉。骂就骂吧,别扣工资就行。做人要有气度!

中年男人不如狗啊。

前几年夏天,台风肆虐的时候,新闻报道一个50岁中年男人为了阻止自家的货车侧翻,冲进狂风徒手撑住货车。

最终货车还是被台风掀翻,中年男人被当场压死。

有很多年轻人在网上骂他傻逼。大台风天徒手撑住车,没有智商,以为自己无敌呢。想钱想疯了吧。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两个儿子在上学,家里的唯一生活来源是靠他开货车。

他想撑住的是一个家。

2017年岁末,中兴一名被辞退的程序员跳楼自杀。42岁,南开硕士,有2个孩子。

这其实才是中国现在生了娃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的真相。他们假装强大到无坚不摧,假装乐观到可以被随意责骂,假装健康到不需要休息。

人到中年,不是从年龄上开始的,是从有了孩子以后开始的。孩子,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5: 谁来抚养?

这是问题看上去问的很白痴。自己生当然是自己养。

但生儿育女是个需要投入超出想象的大量人力、物力、精力、财力的事情。需要全年无休,并且前三年需要每天工作24个小时。

一种解决方案是妈妈(或者爸爸)辞职。这要求夫妻另一方有足够强的持续赚钱能力能保障一家三口的正常生活。并且有家庭分工意识和团队作战意识,意识到育儿和赚钱一样辛苦,一样理所应当得到另一半的回报,能主动并自愿分给对方和孩子自己的收入。这样做的风险其实不小,站在不同的战场上,很难真正感同身受对方的艰辛,所以在中国能真正尊重全职妈妈的丈夫其实不多。就算真正尊重了,一个人为另一个人的人生完全负责,这是一种非常大的压力,不仅是经济,还有精神上的不同步。

一种解决方案是老人抚养。这要求老人没有自己的工作,并且体力还行,能熬夜能吃苦,并且真正爱孩子愿意无私奉献。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三点的老人其实不多,也无权去强求。育儿可不是个简单的活,跟偶尔带孩子玩玩的含饴弄孙完全不是一码事。育儿质量稍微要求高点,可能还会产生鸡飞狗跳的家庭矛盾,影响小家庭的和谐,得不偿失。

剩下的解决方案就是保姆和早托班。这种解决方案看似不靠谱,实际上可能是最优解。有的时候,雇佣关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关系。当然为了优质的保姆和优质的早托班,就得在经济上更加努力拼命,还要抽出时间维持亲子关系。

6 :生育的意义

在过去的中国,生孩子大概率是一种投资行为。

由于较高的夭折率和几乎不存在的社会养老制度,人们只能通过生育孩子来养老。“养儿防老”也几乎是人们唯一的养老方式,也是生孩子的意义。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即将增加的劳动力,等到过了十岁就可以干活赚钱,女孩可以干家务做饭带弟弟,男孩可以出去卖苦力,为家庭带来收入和支撑。

生个孩子,就相当于是买了份终生养老保险。每年缴费,缴费二十年,到年龄了就可以领取保险红利。多生孩子,就相当于是买了多份养老保险,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个孩子没出息,多生几个总有能有出息能养老的。

所以在上一代的育儿理念中,养育的关键词是“孝顺”、“成材”、“听话”、“懂事”、“乖巧”。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就是生孩子的天经地义的正义。

在武志红的《巨婴国》里,甚至非常犀利地道破了中国式父母的教育观的残酷:

孝——上“老”,下“子”,是孩“子”承载着“老”人;更残酷一点,是砍了孩“子”一刀,再迈入土里。

顺——即孩子“顺”老人意,要求孩子真正的自我牺牲。

看似夸奖,实则控制。父母权威,君臣父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是时代造就了思想。

而在如今的中国,“养儿防老”在很多现实情况下已经变得不复存在,甚至变成了“养儿啃老”,投资自己的老年保障的功利性动力已经消失。强制执行的独生子女国策,也慢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传宗接代”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不再是人活着的最大的意义。

利益的消失,意味着生育行为更接近于情感需求。

所以说现在想清楚一切还选择生孩子的,是真的爱孩子啊。毕竟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生育依然是要女性冒着生命风险的行为。毕竟现在的房价和教育成本已经需要消耗掉父母几十年的精力。孩子的人生宝贵,父母的人生同样宝贵。

现在的生育,更多的是一种真正的不计后果,不计得失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人生体验,人们已经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体验或者不体验。

在这样的生育关系里,孩子不再是父母不可缺少的“养儿防老”的人生重要的工具和保障。甚至不是“父母的作品”,不是“父母的希望”。我们都是独立平等的生命个体,你借我们而来,我们因缘分而相伴一程。今后你想要做什么是你自己的事。

这一代生孩子的意义,更多是关键词是“自由”、“平等”、“尊重”、“快乐”。

成为父母的意义,不再是对另一个生命完全掌控的权利的快感,而是从平等的相处和交流中找到的惊喜和快乐。相互陪伴,相互激励,相互成长,相互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更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 最终的选择

生孩子,表面上看是一个人生圆满、生活幸福的人生赢家的选择。但实际上拨开现实温情脉脉的面纱,显露出有关生活、幸福、自我、人生的深层次的思考。

没有人愿意承认,但事实是,生育其实是一种巨大的牺牲行为。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孩子不是幸福生活的唯一定义。

不是因为必须生孩子才能获得幸福,而是因为幸福所以才选择生孩子。或者,选择不生孩子。

最后还是要感谢我们强大的渴望生存繁衍的基因,它一直默默和人间的快乐和痛苦抗衡博弈,最终大概率取得了胜利,所以才有了义无反顾的生育。

生还是不生?生几个孩子?

不被繁衍的基因本能所困扰,不被世俗但不完全正确的传统所束缚,最终在最理性的时间做出最理性的选择,才是对待世间最纯粹最感性也最美好的亲子情感的最好的态度和决定。

有牺牲,有责任,有勇气,有辛苦,有痛苦,有快乐。有苦有乐,可谓人生。

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要永远记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为孩子的人生负责。

相关文章

  • 生与不生是不是一个特俗的问题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为了生育和繁衍,我还有其他的使命,还有其他我应该去做的事情。” 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是...

  • 家有高三学子(一)

    在选择“生与不生”这个问题 ? 我选择“生” 在选择“生一个还是生两个”这个问题? 我选择“生一个” 因为,家有高...

  • “生”与“不生”,这是个问题!

    更多精彩原创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妈妈(ID: i-mama520)” 夜静谧安详,无数个黑暗的嘴在耳边哈着气。我再...

  • 俗生

    一 城市的夜晚,是孤独的。 大志坐在街道的座椅上,一个人吹着...

  • 生     俗

    不静坐,不读书,不写字,不焚香,雅趣自消,俗尘自长。

  • 俗生

    不想描述茶的色香, 是因为我就在茶里自我陶醉, 不承认生活的低俗无聊。 秋天的天气与去年大不相同, 是因为我没有看...

  • 二胎是美满人生?还是从头开始?(原创)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二胎的话题连连不断!你生不生二胎啊?生与不生,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的问题...

  • 结与不结,生与不生这是个问题!

    这几天被孕妇跳楼事件、妈妈猝死三天被发现、中国丧偶式婚姻、月子才是中国式婚姻照妖镜等等类似新闻吸引,刷了...

  • 中华饮食文化:日常生活酒俗

    生丧酒俗 生丧酒俗也是中国酒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生期酒 在中国,逢遇老人的生日,其子女必为其操办,这叫“生期酒”...

  • 生,还是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自从二胎政策放开以来,就有无数人来跟我说过“生二胎”这个问题。最先投石问路的是我老公的姑姑,我猜想,可能是婆婆授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与不生是不是一个特俗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nnd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