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DETECTION目标检测
主流算法
目标检测模型分为两类。一类是two-stage,将物体识别和物体定位分为两个步骤,分别完成,这一类的典型代表是R-CNN, fast R-CNN, faster-RCNN家族。他们识别错误率低,漏识别率也较低,但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实时检测场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另一类方式出现了,称为one-stage, 典型代表是Yolo, SSD, YoloV2等。他们识别速度很快,可以达到实时性要求,而且准确率也基本能达到faster R-CNN的水平。(物体识别与分类主流算法:Lenet5 AlexNet VGG Inception ResNet)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发展
早期的目标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提取图像的一些 robust 的特征(如 Haar、SIFT、HOG 等),使用 DPM (Deformable Parts Model)模型,用滑动窗口(silding window)的方式来预测具有较高 score 的 bounding box。这种方式非常耗时,而且精度又不怎么高。
后来出现了object proposal方法(其中selective search为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相比于sliding window这中穷举的方式,减少了大量的计算,同时在性能上也有很大的提高。利用 selective search的结果,结合卷积神经网络的R-CNN出现后,Object detection 的性能有了一个质的飞越。基于 R-CNN 发展出来的 SPPnet、Fast R-CNN、Faster R-CNN 等方法,证明了 “Proposal + Classification” 的方法在 Objection Detection 上的有效性。
相比于 R-CNN 系列的方法,本论文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将 Object Detection 的问题转化成一个 Regression 问题。给定输入图像,直接在图像的多个位置上回归出目标的bounding box以及其分类类别。
YOLO是一个可以一次性预测多个Box位置和类别的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实现端到端的目标检测和识别,其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事实上,目标检测的本质就是回归,因此一个实现回归功能的CNN并不需要复杂的设计过程。YOLO没有选择滑动窗口(silding window)或提取proposal的方式训练网络,而是直接选用整图训练模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更好的区分目标和背景区域,相比之下,采用proposal训练方式的Fast-R-CNN常常把背景区域误检为特定目标。
Faster R-CNN
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1. 卷积层。原始图片先经过conv-relu-pooling的多层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出特征图。供后续的RPN网络和全连接层使用。faster R-CNN不像R-CNN需要对每个子图进行卷积层特征提取,它只需要对全图进行一次提取就可以了,从而大大减小了计算时间。
2. RPN层,region proposal networks。RPN层用于生成候选框,并利用softmax判断候选框是前景还是背景,从中选取前景候选框(因为物体一般在前景中),并利用bounding box regression调整候选框的位置,从而得到特征子图,称为proposals。
3. ROI层,fast R-CNN中已经讲过了ROI层了,它将大小尺寸不同的proposal池化成相同的大小,然后送入后续的全连接层进行物体分类和位置调整回归
4. 分类层。利用ROI层输出的特征图proposal,判断proposal的类别,同时再次对bounding box进行regression从而得到精确的形状和位置。
使用VGG-16卷积模型的网络结构如下图
卷积层
卷积层采用的VGG-16模型,先将PxQ的原始图片,缩放裁剪为MxN的图片,然后经过13个conv-relu层,其中会穿插4个max-pooling层。所有的卷积的kernel都是3x3的,padding为1,stride为1。pooling层kernel为2x2, padding为0,stride为2。
MxN的图片,经过卷积层后,变为了(M/16) x (N/16)的feature map了。
RPN层
faster R-CNN抛弃了R-CNN中的选择性搜索(selective search)方法,使用RPN层来生成候选框,能极大的提升候选框的生成速度。RPN层先经过3x3的卷积运算,然后分为两路。一路用来判断候选框是前景还是背景,它先reshape成一维向量,然后softmax来判断是前景还是背景,然后reshape恢复为二维feature map。另一路用来确定候选框的位置,通过bounding box regression实现,后面再详细讲。两路计算结束后,挑选出前景候选框(因为物体在前景中),并利用计算得到的候选框位置,得到我们感兴趣的特征子图proposal。
> 候选框的生成 anchors
卷积层提取原始图像信息,得到了256个feature map,经过RPN层的3x3卷积后,仍然为256个feature map。但是每个点融合了周围3x3的空间信息。对每个feature map上的一个点,生成k个anchor(k默认为9)。anchor分为前景和背景两类(我们先不去管它具体是飞机还是汽车,只用区分它是前景还是背景即可)。anchor有[x,y,w,h]四个坐标偏移量,x,y表示中心点坐标,w和h表示宽度和高度。这样,对于feature map上的每个点,就得到了k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选区region。
> softmax判断选区是前景还是背景
对于生成的anchors,我们首先要判断它是前景还是背景。由于感兴趣的物体位于前景中,故经过这一步之后,我们就可以舍弃背景anchors了。大部分的anchors都是属于背景,故这一步可以筛选掉很多无用的anchor,从而减少全连接层的计算量。
对于经过了3x3的卷积后得到的256个feature map,先经过1x1的卷积,变换为18个feature map。然后reshape为一维向量,经过softmax判断是前景还是背景。此处reshape的唯一作用就是让数据可以进行softmax计算。然后输出识别得到的前景anchors。
> 确定候选框位置
另一路用来确定候选框的位置,也就是anchors的[x,y,w,h]坐标值。如下图所示,红色代表我们当前的选区,绿色代表真实的选区。虽然我们当前的选取能够大概框选出飞机,但离绿色的真实位置和形状还是有很大差别,故需要对生成的anchors进行调整。这个过程我们称为bounding box regression。
假设红色框的坐标为[x,y,w,h], 绿色框,也就是目标框的坐标为[Gx, Gy,Gw,Gh], 我们要建立一个变换,使得[x,y,w,h]能够变为[Gx, Gy,Gw,Gh]。最简单的思路是,先做平移,使得中心点接近,然后进行缩放,使得w和h接近.
> 输出特征子图proposal
得到了前景anchors,并确定了他们的位置和形状后,我们就可以输出前景的特征子图proposal了。步骤如下
1. 得到前景anchors和他们的[x y w h]坐标
2. 按照anchors为前景的不同概率,从大到小排序,选取前pre_nms_topN个anchors,比如前6000个
3. 剔除非常小的anchors
4. 通过NMS非极大值抑制,从anchors中找出置信度较高的。这个主要是为了解决选取交叠问题。首先计算每一个选区面积,然后根据他们在softmax中的score(也就是是否为前景的概率)进行排序,将score最大的选区放入队列中。接下来,计算其余选区与当前最大score选区的IOU(IOU为两box交集面积除以两box并集面积,它衡量了两个box之间重叠程度)。去除IOU大于设定阈值的选区。这样就解决了选区重叠问题
5. 选取前post_nms_topN个结果作为最终选区proposal进行输出,比如300个。
经过这一步之后,物体定位应该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物体识别了
ROI Pooling层
和fast R-CNN中类似,这一层主要解决之前得到的proposal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导致没法做全连接。全连接计算只能对确定的shape进行运算,故必须使proposal大小形状变为相同。通过裁剪和缩放的手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会带来信息丢失和图片形变问题。我们使用ROI pooling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ROI pooling中,如果目标输出为MxN,则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将输入proposal划分为MxN份,每一份取最大值,从而得到MxN的输出特征图。
分类层
ROI Pooling层后的特征图,通过全连接层与softmax,就可以计算属于哪个具体类别,比如人,狗,飞机,并可以得到cls_prob概率向量。同时再次利用bounding box regression精细调整proposal位置,得到bbox_pred,用于回归更加精确的目标检测框。
这样就完成了faster R-CNN的整个过程了。算法还是相当复杂的,对于每个细节需要反复理解。faster R-CNN使用resNet101模型作为卷积层,在voc2012数据集上可以达到83.8%的准确率,超过yolo ssd和yoloV2。其最大的问题是速度偏慢,每秒只能处理5帧,达不到实时性要求。
Ref: 一文读懂目标检测AI算法:R-CNN,faster R-CNN,yolo,SSD,yoloV2
Faster R-CNN准确率mAP较高,漏检率recall较低,但速度较慢。
yolo则相反,速度快,但准确率和漏检率不尽人意。
SSD综合了他们的优缺点,对输入300x300的图像,在voc2007数据集上test,能够达到58 帧每秒( Titan X 的 GPU ),72.1%的mAP。
当前目标检测模型算法也是层出不穷。在two-stage领域,2017年Facebook提出了mask R-CNN。CMU也提出了A-Fast-RCNN 算法,将对抗学习引入到目标检测领域。Face++也提出了Light-Head R-CNN,主要探讨了 R-CNN 如何在物体检测中平衡精确度和速度。
one-stage领域也是百花齐放,2017年首尔大学提出 R-SSD 算法,主要解决小尺寸物体检测效果差的问题。清华大学提出了 RON 算法,结合 two stage 名的方法和 one stage 方法的优势,更加关注多尺度对象定位和负空间样本挖掘问题。
Object Segmentation: Mask R-CNN
目标识别&分类
一文读懂物体分类AI算法:LeNet-5 AlexNet VGG Inception ResNet MobileNet
AlexNet的结构特点为
1. 采用relu替代了tanh和sigmoid激活函数。relu具有计算简单,不产生梯度弥散等优点,现在已经基本替代了tanh和sigmoid
2. 全连接层使用了dropout来防止过拟合。dropout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下采样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过拟合问题。
3. 卷积-激活-池化后,采用了一层LRN,也就是局部响应归一化。将一个卷积核在(x,y)空间像素点的输出,和它前后的几个卷积核上的输出做权重归一化。(LRN层,对局部神经元的活动创建竞争机制,使得其中响应比较大的值变得相对更大,并抑制其他反馈较小的神经元,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归一化后有什么好处呢?原因在于神经网络学习过程本质就是为了学习数据分布,一旦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的分布不同,那么网络的泛化能力也大大降低;另外一方面,一旦每批训练数据的分布各不相同(batch 梯度下降),那么网络就要在每次迭代都去学习适应不同的分布,这样将会大大降低网络的训练速度,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对数据都要做一个归一化预处理的原因。)
4. 使用了重叠的最大值池化层。3x3的池化核,步长为2,因此产生了重叠池化效应,使得一个像素点在多个池化结果中均有输出,提高了特征提取的丰富性
5. 使用CUDA GPU硬件加速。训练中使用了两块GPU进行并行加速,使得模型训练速度大大提高。
6. 数据增强。随机的从256x256的原始图片中,裁剪得到224x224的图片,从而使一张图片变为了(256-224)^2张图片。并对图片进行镜像,旋转,随机噪声等数据增强操作,大大降低了过拟合现象。
ResNet
ResNet由微软提出,并夺得了2015年ILSVRC大赛的冠军。它以152层的网络深度,将错误率降低到只有3.57%,远远低于5.1%的人眼识别错误率。它同样利用全局平均池化来代替全连接层,使得152层网络的模型不至于太大。网络中使用了1x1 3x3 5x5 7x7等不同尺寸的卷积核,从而提高卷积的多样性。resNetV1_152模型大小为214M,不算太大。
随着网络的加深,会出现了训练集上准确率下降的现象,我们可以确定这不是由于Overfit过拟合造成的(过拟合的情况,训练集上应该准确率很高);所以作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网络,叫深度残差网络,它允许网络更深,其中引入了全新的结构
残差指的是什么?
其中ResNet提出了两种mapping:一种是identity mapping,x,指的就是图1中”弯弯的曲线”,另一种residual mapping,F(x),指的就是除了”弯弯的曲线“之外的那部分,两部分相加组成了最后的输出:y=F(x)+x
identity mapp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本身,也就是公式中的x
residual mapping:指的是“差”,也就是y?x,所以残差指的就是F(x)部分。
理论上,对于“随着网络加深,准确率下降”的问题,Resnet提供了两种选择方式,也就是identity mapping和residual mapping,如果网络已经到达最优,继续加深网络,residual mapping将被push为0,只剩下identity mapping,这样理论上网络一直处于最优状态了,网络的性能也就不会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了。
Google Inception
Google Inception是一个大家族,包括inceptionV1 inceptionV2 inceptionV3 inceptionV4等结构。它主要不是对网络深度的探索,而是进行了网络结构的改进。
> InceptionV1
inceptionV1是一个设计十分精巧的网络,它有22层深,只有500万左右的参数量,模型大小仅为20M左右,但错误率却只有6.7%。它的网络结构特点如下
1. 去除了最后的全连接层,而使用全局平均池化来代替。这是模型之所以小的原因。AlexNet和VGG中全连接几乎占据了90%的参数量。而inceptionV1仅仅需要1000个参数,大大降低了参数量
2. inception module的使用。借鉴与Network in Network的思想,提出了inception module的概念,允许通道并联来组合特征。其结构如下
inception module分为并联的四路,分别为单独的1x1卷积,1x1并联3x3, 1x1并联5x5, 池化后1x1卷积。使用不同的卷积结构来提取不同特征,然后将他们组合在一起来输出。
使用了1x1,3x3,5x5等不同尺寸的卷积,增加了提取特征面积的多样性,从而减小过拟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