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神奇的,我居然看了之前一直很排斥的电影,心血来潮,当然,看之前我就抱着一个信念"看特效",演技剧情什么的,不期待。
10分为满分的话我给6分,将将及格了吧。
最真实的感受是,在电影院我是没感觉无趣的,因为不断有燃点出现,不会觉得无聊,但确实也没太激动,基本就是平平淡淡地看完,不至于无聊吧(除了开头的3D特效确实让我耳目一新)。这说明: 这部电影情节安排得紧凑,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由此让人在观影的时候不去想太多的故事合理性和情感抒发,观影过程还是较为舒适的,但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硬伤——看完之后了无回味。
好的作品一定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而杰出的作品则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在人心中沉淀,恰如好酒,越品越有味。
记得去年在鼓楼西剧场看了一场话剧,看罢很震撼,和朋友讨论了很长时间,但现在,也已经觉得没太大感触,这样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但称不上杰出。而大话西游之类的作品,则是能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回味咀嚼,堪称佳作了。
很不幸,出了电影院我就已经无感了,问了问同行的老弟,他也是这样的感觉。这么说,西游伏妖篇真算得上是纯粹的爆米花电影了。这也是为很多人诟病的,不管你的格局有多大,抒发自我也好,展现关怀也罢,总是有情才能动人。而伏妖篇呢,很遗憾,几乎是没有主题的,或者说它并未很好地展现给我们。你说是师徒四人的矛盾与谅解?似乎有,但不到位。是唐僧对段小姐执着的思念?好像也有,但给我的感触不深。
较之降魔篇全篇铺垫,最后彻悟而难以挽回的悲情,伏妖篇却把过多时间浪费在了几场无谓的杂耍、除妖上了,特效是不错,但是对故事主题没大意义,我觉得就是败笔了。故事的主线应当是进入比丘国之后,但由于巧妙废笔太多,主线铺展渲染得不够。这也是我前面说到的,虽然高潮迭起,但故事没有层次感,叙事节奏没把控好,高低起伏的故事节奏才有意思。
至于演员的演技,主要说两大主演吧,吴亦凡和林更新。
我之前看过吴亦凡出演的电影只有《老炮儿》,上大学对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唱过小时代的主题曲,而且也只知道小时代是郭敬明写的。所以我也不知道他是否演技有进步之类的。不过我一直觉得因为演技有进步就肯定似乎是不妥当的,因为正常来说,演得越多经验越多,演技提升是必然的,所以简单的说有进步并不能令人信服。
面瘫脸我没注意,而且说实话我也真的不擅长于观察面部表情。由于之前看的话剧都是在最后几排,也导致我对演员的主要关注点在台词上,我觉得台词是演员入戏了没有的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而只要入戏了,大抵演技不会太差,我最佩服的金士杰老师最棒的就是他极有层次的台词,很多人也是这么肯定他的。
吴亦凡的台词不太好,不客气地说,是有些烂的。节奏的把握,重点的突出,感情的流露,都不到位,真的比不上业务的表演爱好者,基本上是他一开口我就想笑,太尴尬。不过说实话,这样的表演其实在这部电影中反倒是有点符合这个闷骚唐僧的设定,但是停留在唐僧给人的表层印象上,也就是幼稚、傻。至于其后的反转,聪明的唐僧,就尴尬了。
林更新在《见字如面》中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看得出他是用心准备过才上去的,在一众老戏骨面前,虽然还是略显稚嫩,但不让人出戏,能给我一定的代入感。在伏妖篇中,他饰演的孙悟空乖张暴戾,基本不错地完成了这个角色,虽然周星驰、黄渤珠玉在前,但在这部电影中,林更新演得不失悟空本色。
最近越来越感觉现在的3D电影有很多都是伪3D,或者说不值得用3D。套路都是,开头来一段很有3D立体感的片段,其后并没有太多这种感觉,从美人鱼到伏妖篇,好像都没太大变化。开头唐僧梦境的特效3D效果很不错,给了我很大的好感,但后面,我只能说特效不错,但3D感不强。不过总的视听效果还是可以的,反正我主要就是为了看徐老怪的特效而去的,还算让我满意。
这部电影虽然是周星驰监制,但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周星驰电影的那个可贵的因素——情怀。从《大话西游》的"我希望是,一万年"到《喜剧之王》的"我养你啊"到降魔篇的男女之爱也是众生之爱的彻悟,甚至于在《美人鱼》的最后我们也能看到邓超中着剑也要把美人鱼抱到海里。这些或大或小的情怀都能或多或少地打动一些人。但伏妖篇,情怀已经近乎荡然无存,仅靠最后的我心中已经装不下第二个人是难以挽回的。
所以,你就把它当成一部纯粹的爆米花电影去看就好,它虽然不那么好,但也不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