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束缚,它们总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的完美结合,就是规矩!
方,是我们做人的本分,就是说做人不能失去了基本的准则;圆,就是说处世圆融,做事恰到好处。
如果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那就是:我们为人处事,该方的时候就方,该圆的时候就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当原则与变通互相配合时,社会才能和谐,人生也才得以自在方圆。
曾国藩说:“方圆的世界,方圆的人。”我们只有对方与圆有着深刻的认识,才能在为人处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实,方圆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古人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行得正。古人还有一种说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识时务。
从古至今,做人若是缺失了方正刚直的气节则无法立身,而不懂圆融变通的智慧也同样不能立世。
只有方圆交融才是做人的大智慧,处世的大聪明。
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诚实做人。
人贵以真,更贵以诚。你对别人真心真情,别人也会投桃报李,对你诚心相待;相反,你如果句句假话、处处欺骗,那肯定是不会交到真朋友的。
要知道,连接人与人之间信任桥梁的,就是“真诚”。
只有脚踏实地,方可站得更牢。
真诚、踏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的艺术千变万化,而立身之本却唯有真诚、踏实。
在一个充满着不信任的社会中,给人一个真诚的印象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只有坚持了自己做人“方”的原则——诚实,你才会真正为圆满做事打好根基。
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灵活做事。
人生就像大海行舟,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
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正面较量,拼个你死我活呢?还是积极地排除万难,采取迂回策略,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呢?
我想大家都会去选择后者。
做人要懂得“圆”,要有应变能力与灵活反应,“变”才是我们处世的黄金法则。
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没人会知道下一秒发生什么变化,所以你必须具备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圆的处世哲学告诉我们,人们在处理事情时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其手法也要高明,运用灵活的手段,善于变通、迂回应变,这样才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掌握了“方与圆”的技巧后,我们接下来就要把它们融会贯通,并付诸实践了。
第一,做事认真,做人不较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太较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最后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
而在做事上,认真是前提。只有认真去做,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所以,做事和做人是不能用同一种态度的。我们要记住:做事认真,做人不较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
相反,眼里揉不进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那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
不过,如果要一个人真正做到不与人计较,也不是简单的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并且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是不重要的或者容易做的,可以迅速解决,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重要的事,那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第二,让人三分,凡事留有余地。
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人生在世,万不可一条路走到黑,认死理,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采取圆融变通的方法解决问题。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凭着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是某些以为自己绝顶聪明的人,也应该留有余地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就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
《菜根谭》说:“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让三分,留余地,不让别人为难,不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这就是圆融处世的良方。
真诚做人是“方”,变通做事是“圆”,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不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