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8日,南昌天气晴。今天,老师在微信上发布了一条信息。下午上语文课,教室很吵。共有27位同学上课说话,他们的名字如下:a b,c d等等。我儿子想仔的名字,在说话者名单之列。老师要求,家长对孩子在家要进行批评教育。孩子放学回家了了,我问孩子:“你今天上课表现怎么样?”儿子回答说,“还行。就是语文课上说了话被老师点名了。”我说“上课老师没有允许让说话时,怎么能说话呢!”儿子的回答却是,“又不是我一个人说话,那么多人说话。”“况且老师让我们承认谁说话了?就站起来是。我主动自觉地就站起来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人说了话,他们却不站起来。老师不罚他们反倒罚我们这公平吗?”于是孩子委屈地哭了起来。这件事给我的反思是:第一,孩子的公平是简单和直白的。也就是说,孩子认为,同样的行为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不同的行为,可以受到不同的对待。既然有那么多人说话了,那么都应该受罚。这才是公平。而我虽然说话了,但是我主动承认了错误,我跟那些没有承认错误的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应该被罚。老师却依然罚我,这显然有失公平。第二点反思是, 老师是否应该在此处罚承认错误的学生?当然在上课时,捣乱课堂纪律,应当受罚。老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 对于上课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是恰当和应该的。但是当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之后是否还应当对承认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这就另当别论。因为主动承认错误还受罚,而那些没有承担错误的学生却因此而逃避了受罚,这样,会让那些承认了错误的学生下一次因此而学会逃避承担责任。因为他们已经从那一些没有承认错误的学生身上习得,“人多时只要我不承认,就可以因此而免罚”。所以“逃避”而不是承担责任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种下。鉴于此,老师有必要慎重的对那些已经承认了错误的同学进行惩罚。老师可以通过第一次,警告的方式,对所有上课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提醒。如若第二次同样的事情发生,则进行严惩。而那些没有承认错误的同学也可以引以为戒。简单的对承认错误的同学进行惩罚,企图达到杀一儆百的功效,事实却是事得其反,在孩子的心中,留下老师不公平的印象,这是不利于师生关系友好相处的。公平无论是在成年人还是孩子心中,都是交往的第一德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