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444天】
吝啬于思考的结果就是
一切都会被他人控制
庆幸的是
理性是可以习得的
阅读《超越智商》一书,书中提到:
高智商并不等于理性思考,这是一种需要锻炼的能力,聪明的人未必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
这也是为什么聪明人一样会做蠢事的原因。
想要做出理性的决策,就需要具备理性思考的认知模式,令人高兴的是,这是可以习得的。但前提是要打败自己内在的“认知吝啬鬼”。
认知吝啬鬼是什么东西?
它在动物的进化基因里面存在,为了更好地生存会不加推离地接受看起来可行的理论,这样就能节省大脑的能量——它的存在有好有坏,好处是可以通过信息归类减少决策所带来的的大量能量的损耗,坏处就是,它也能让人类变得愚蠢。
认知吝啬鬼有三个特点:
1,生动的就是对的
人们是喜欢故事的动物,被故事吸引,被感动后,就认为这些故事所讲述的就是对的,巫婆都是坏的,白雪公主是无辜的——所以营销特别喜欢讲故事,故事很容易打动人,打动后就会做出合乎他们意愿的决定。
2,别人给你什么,全盘接受
面对问题最难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思考的切入点。
比如我们买衣服,一般讲价钱都会在商家标价的上下去谈,但这个标价也是商家的策略:给出框架,在框架内思考。
谈判的时候对方提出三个条件,或是有人对你提出一些要求——此时,思维就会被这些条件和要求框住,就不容易走出来。
此时需要做的是:在按照别人给你的思路考虑问题时,重新对焦。
比如,买东西的时候,先了解进货价。按照这种思路,重新建立自己的思考。
3,相信自己总是对的
有一种认知误区就是:我以为我知道的事情就是全部的事实。这种认知误区很容易发生在专业人士身上。
比如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用户也能够像他一样理解这个产品的使用,或者以为他解释的说明书用户能够看得懂。
又比如很多的行话,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友好,没有办法听懂就没有办法理解。
延伸一下,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总是以为自己表达得很清楚,那些听不懂的人不是太笨就是没有认真听,包括对孩子,对同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会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而以上的误区,都会导致我们的自以为是,被他人控制着我们日常的思考和决策。
认识到这些后,反思自己,是细思极恐的。
还好,书中马上给出了如何习得理性的方法,而且尤其提醒“高智商,低理性”的人,不要掉坑里,这是因为聪明人会因为自己的聪明,就觉得自己非常理性,尤其擅长使用自己强大的计算能力将一切信息理性化,同时也能够轻松地找到方式去避开怀疑者的观点——他们用自己强大的聪明陷入了一种无知之至的陷阱中,还是自己亲自挖的。
要避免陷入认知吝啬的陷阱中,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1,假如这件事情不是真的,还有什么别的可能?——养成质疑的习惯。
2,这件事情在概率上有没有错?——这件事情是特例还是普遍概率?
3,这是一个病毒心智吗?——它会不会对自己产生生理伤害?会不会妨碍目标选择的多样性?是否反映真实世界?是否不可证伪?
理性的决策和智商没有必然的关系,每个人都是认知吝啬鬼,因为相比起思考,懒惰才是人性的真实。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