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暗时间》

作者: 一片毛肚软Q弹牙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21:22 被阅读0次
    封面.png

    拖延了很久的阅读计划终于开始了,前天也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读完《暗时间》的前两章。这本书在写作语言上自然轻松,书中不乏生动形象的例证,作者提出的观点也新颖清奇,让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思考方式。总体来说,《暗时间》让我获益匪浅,所以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衡量学了多少应该计算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读书的时候经常有一种错觉,觉得学习时间长就学得多,很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没怎么学习每次考试下来却总能名列前茅;有些人明明在业余领域却也能玩得比我们好。究其根本,是自己思维认知上有错误,居然认为学得时间长就等于学得多。其实,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衡量学了多少应该计算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有的人可能因为兴趣爱好在心里擦起一个火星,而后有持续的燃料,后面也能慢慢变成火苗,长期积累下来最终成为熊熊大火。业余但却比专业强的人必是认真在玩的人,付出的时间短但是作为乘数的效率是专业的好几倍的话也确实能够让这部分人学得更多。

    关于焦虑

    一直以来我都有各种各样的焦虑,知识焦虑,考车焦虑,面试焦虑,等等。精神特别紧张的时候会失眠,一晚一晚地失眠下来,人也特别疲惫。直到后来,我阅读了很多关于缓解焦虑的文章并小小实践后,失眠的情况才有所缓解。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作者也提出了一种有效缓解焦虑的方法——设计进度条。用我自己的话来归纳总结就是,为自己的目标设定可见可分解的指标

    分解目标.png

    焦虑的本身来源于不确定,人在追逐较大目标的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虑感。通过将把握不准确的大目标进行拆解为多个小目标,设置一段一段进度,可以显式地观测评估当前自己完成了多少工作,因此这种方式也是卓有成效的。

    不宜过早退出循环

    网络上有一张图片,内容是这样的:有两个矿工挖钻石,其中一个矿工在快挖到钻石的时候放弃了,转身离开。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难免不会扼腕叹息。如果再坚持一下下就是不一样的结局。生活中有太多事情会让我们碰壁,大部分的人很难坚持到底。

    退出循环.png

    去年朋友圈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有一个不怎么熟的朋友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开始减肥,然后疯狂健身,三餐节食+蛋白粉什么的,每天在朋友圈里拍照打卡,两三个月后可以看到整个人确实瘦了很多。然而,今年过完元宵后又看到这位小哥发了一条朋友圈,大意说是没忍住,底下附了一张胖回来的照片。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阻碍我们达成某个目标的,不止有各种各样的外界的干扰,还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过早退出了循环

    关于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是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嗯,没错。大部分人,括号包括我。

    很多时候自己明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也深知拖延症误事,但就是一直推迟执行的时间。就拿阅读《暗时间》这本书来说,原计划是在书到手的那个星期花一两天时间进行阅读,后面又推迟到过后一个星期,接着又推迟一个多月,读了前十几页又去忙活别的事情,最终阅读计划被自己彻彻底底忘记。现在看来,是拖延症让我延迟认识书中的内容,延迟了写文章的时间,而这些事情我本来在半年前就应该开始了。

    不过也有值得庆幸的,那就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写博客这件事上我倒是没有拖延了。就像书中说到的,“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钱福也有《明日歌》警示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必多”,拖延的过程我们也支付了高昂的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而时间这种资源消耗了就是消耗了,没有增长的可能。

    根据索引记忆

    大学的考试前夕,除了学霸宿舍外的其他宿舍基本上是要通宵的。逍遥了一个学期没怎么学习又不想挂科的学渣们这时需要背各种资料和习题,所以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宿舍就了解研究过很多奇奇怪怪的记忆方法。

    思考记忆.png

    联想记忆法是通过词语A联想词语B(由苍老师联想到霓虹国,由霓虹国联想到宫本武藏,诸如此类)的一种方法;

    再者是抽象记忆法,程序员讲求抽象,我们会将几个知识点归纳总结成一个简短的句子,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圈出关键字进行扩展(批处理手工计算机矛盾提高利用率吞吐量);

    高级一点的是记忆宫殿法,记忆者脑海中构建熟悉的场景,然后在记忆时把某段句子编码在场景中的某个地方,通过解码环境信息提取当时的记忆(我常把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床位下面的书架上,这样每本书名就对应了一个知识点)。

    现在看来,其实这些也都可以称为基于索引记忆。而在文章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知识是能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的东西。关于这点,很是赞同。

    关于书写

    文章提到了好几点,基于每一点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因此也简单梳理一下。

    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就像是自己做有道云笔记或是EventNote一样,书写能帮助我们将接收的知识记录下来。

    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思考过程产生的一闪而过的想法或是灵感,这些中间结果同样也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暂存下来,像是电脑的一个缓冲区一样。

    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成长可能就是一段时间后的自己看以前写的东西觉得傻逼的过程,书写能够帮助我们跨越时间使未来的自己得以重新审视“当时的自己”的想法。

    书写是与他人的交流。通过书写,我们能加深对他人思考思维方式的理解。小学的时候抄作文这件事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从书写的结果可以联想到更多。这也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决策人员青睐思维导图的原因。书写能让我们的思想更开阔。

    写博客的好处

    我最开始写博客是因为和朋友打的一个赌(谁的阅读量少请吃饭)。

    一开始的时候是无从下笔的,也不知道要写什么东西,然后有了一点想法,开始写点东西,但是总觉得自己写的很水,不过可能比较坚持要吃到那顿饭,也是写了很长一段时间,到后面就慢慢找到了感觉,然后越写越好,也越写越精,现在会持续不定期地更新博客(非同一个)。

    写博客.png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会使你更强大”。逆境确实能够锻炼一个人,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多,以至于我之前也有想法说把写博客的好处统统安利给我身边的朋友,所以读到这篇的时候我是兴奋的、激动的,我和作者达到了惊人的共识。

    现在我还是时不时能收到一些加关注或是赞赏的信息,而此时的我总是会特别开心,因为这种正向的激励让我有莫大的信心去持续创作,不断深耕,不断总结出新的东西。我会长久保持对某个领域的热切的关注以及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研究的态度,不让自己对学习、阅读有所懈怠。

    有时候,更是有一些小伙伴提出一些我在写作时没有考虑进去的问题,我也因此有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进步的机会,实际上这也是一次绝佳的反思

    写博客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学习上是被动的,被动地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被动地进行思考。而这种不经过总结归纳、思考论证的信息是不能称得上是知识的,不经过独立思维判断的思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写博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让我从被动到主动,从学而不怎么思转到“教”上面来。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桶水倒在另一个桶里,不一定有一桶水;知识也像水一样,如果自己只有半桶,那怎么能期望自己倒出去半桶呢?

    写博客的时候,我总是需要检验自己能不能把复杂的概念用简短的一到两句话说明白。不能的话表明自己了解还不够,思考得还不够,层次难以达到教人的程度,因此会更加努力翻阅学习更多资料以完善相关的知识体系,最终才输出自己的分享。所以说,“教”也是最好的学

    写博客还有一个好处是,一个长期高价值博客是一份很好的简历。朋友在面试时就被这样问过,“你有自己的技术博客吗?或者github上面有没有贡献过代码?”。虽说不一定每个面试官都很关注这个,但是,拥有一个长期高价值博客确实也是找工作时的一块很好的敲门砖,难道不是吗?

    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在职场上,不论我们是哪种岗位,都应该力争成为那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人。谁也不希望有一天上司跟自己说,“你被炒鱿鱼了,明天安排一下谁谁谁和你交接工作”,谁也不希望自己是可以随时被取代的,没有人会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然而,事实上有些事情不一定尽如人愿,毕竟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成为这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的人。

    核心竞争力.png

    作者指导性地提出,如果个性知识经验的组成绝无仅有,或是在实践中有价值,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人具有核心竞争力。读完这篇,回看以前看过的名人生平事迹,无一发现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成功的人具备人格魅力(性格要素)、知识技能(技能要素)以及过往经验(经验要素)的组合。读完这篇,也总算找清了自己的定位,知道要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可替代。

    文末附上思维导图:


    暗时间.pn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暗时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ai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