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闲谈过的电影《不虚此行》算是今年我看过的国产文艺剧情片里最能打动我的一部作品。
闻善这个看起来有些怂、有些轴的i人却有着许多不同寻常、值得称道的闪光点。
在成为一名优秀的悼词写作者之前,他是一名不被市场认可的编剧。
他不愿去迎合与自己写作信仰背道而驰的市场需求。
影片虽然没有直接描绘闻善的人物前史,没有具体描绘他是怎样在编剧的工作中渐渐失去创作动力的,
可影片还是通过闻善与他的老师的一场戏从侧面展现了他无法成为被认可的编剧的原因,
十分器重他的老师都在漫长的编剧讨论和无数次的被质疑、被迫修改中感叹道:“第二幕又臭又长。”
当人生的第一幕里所有的可能性都被残酷的现实所否定,第二幕就像是困在时钟里的指针,不断转,却只能原地停留。
无论第三幕想象得多么美好,规划得多么精确,第二幕结束不了,第三幕永远都无法到来。
万家三妹说闻善年纪轻轻怎么就干起了这个行当言外之意是说他有些不务正业。
闻善听到这话,本能地认为是自己的悼词写的有问题,这是经过了多少次被否定、被质疑才形成的PTSD。
闻善给许多逝者写过悼词,却从来没有被邀请出席一场追悼会。
影片中闻善对金穗表示,也许是因为自己是那个可以被打扰的人,所以才会有家属把他的联系方式给了金穗。
闻善的日常生活十分单调,从殡仪馆或者逝者家属那里回家之后,就只有喂猫、吃盒饭、洗衣服这几件事情可做。
在上学的时候,闻善最喜欢的就是观察笔记,观察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通人日常的生活与工作状态,记录他们的言行和情绪,
在做编剧的时候,这种保持下来的记录习惯让他更擅长刻画普通人的形象。
可影视作品中的主角又总是不普通的那一类,这便让他产生了创作中的自我困境和矛盾。
其实,写悼词和写故事是一条大路上的两个相对行驶的方向。
写悼词是要观察逝者身边人的反应,记录他们关于逝者的记忆和情感,寻找逝者一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用故事尽力还原相对客观真实的逝者形象。
编故事则是要用故事去展现人物的一生。
我们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观察者、记录者,也应该在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中收获自我的人生价值和成长意义。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点个关注,点亮红心,您的支持就是我日更的最大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