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周三,晴,6-20度
去,还是不去
昨一早,收到现任作协主席的微信,说,12月30日,在某镇举办作协年会,邀我参加。我心里第一反应是“不去”。可该找个怎样的理由拒绝呢?本想编个谎言“那两天刚好去外地过新年”、“最近身体不适,不便外出”,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扯谎能力,索性实话实说,“谢谢您的邀请,这两年体形变化太大,不好意思见人,就不参加了。”没想到,她晚上又打来电话,说:“140斤又不胖,现在作协有许多新人都不认识你,就我们姐妹几个聚聚,你还有啥包袱。再说,到月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你可以减减肥。”我接电话时,“咯咯”地笑个不停。看来真话是听起来最不成立的理由。而且这位主席一向说服功夫一流。以前我们共事时,我出面邀请不成,她一说就成。因为我不忍心勉强他人。对方若拒绝,我就表示理解,不再坚持。而她则软磨硬泡,非得让对方将说出口的“拒绝”,再吞进肚里才罢休。那时,我就觉得,我实在是不胜任群团工作的。我在电话里也没完全应承,只说,“好,好,到时看情况吧。”
我知道,如果不去,肯定会被人视为架子大。想想自己已对她人毫无利用价值,既无作品,也无社会地位,这时候人家还能想起你,三番五次邀请你,起码证明是真心诚意的。拒绝别人的真心诚意,心里会有不安。可我真是不想去啊。一般人只有发达了,才乐意去参加怀旧的聚会。落魄了,最不想见旧人。这人之常情的道理,对方却不以为然。难道真如孟子所说,君子,欺之以方。我还是得编个象样的理由搪塞过去。
再一想,我还是走不出世俗的条条框框,什么叫发达,什么叫落魄?若真的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又怎会有人前的自卑呢?若一入人群就心发紧,那是否证明我的离群索居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呢?而其实正是内心虚弱才会轻易受伤,外界不过是揭开蒙在真相上的面纱而已。如此说来,勇敢地与外界接触,更有助于让我认清自己、认清现实。也许,走出去,心就坦然了。内心无世俗的标尺,就不会被世俗的眼光伤害。
我们走进人群,是为了去欣赏人性更多的美好与优长的。就如同,走进春天,为满树姹紫嫣红而欢呼雀跃。走进秋天,为这五彩斑斓的叶子而沉醉欣喜。夏的热烈,冬的浪漫,我们所见皆是美好,人生体验也随之变得美好。难道你会与季节争奇斗妍吗?春花太俗,夏果太滥、秋叶太颓,冬枝太秃。一个人倘若总盯着他人的缺点,那她一定是不幸福的,因为无法从周遭的环境中吸取美好的能量。
而写作者的群体,总会比大众多一些闪光的特质,去坐坐、看看、听听,沾些才气,又未尝不好。
如果只抱着台下观众的心理,又怎会有被台上聚光灯照射的焦虑。除非是不甘寂寞做观众,无欣赏他人精彩演出的淡泊。
我并不需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减肥,我只需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做心理建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