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 b 站刷视频,缘分打开了李子柒的最新一期《黄豆酱油》,突然心被触动,接着眼眶发热。
种豆图为视频中李子柒在山上的地里挖坑种黄豆的场景。
我上小学时一次放假,奶奶也是带我去山上的田地里种黄豆,不过我纯粹是去玩的,因为奶奶怕我一个人在家里无聊。奶奶总是慈祥的微笑,一边挖坑一边埋黄豆,我在旁边学着种,我每种完一个坑,奶奶总要夸我。那个下午出奇的好玩。
正好老师安排了假期回来要交一篇作文《假期最难忘的一件事》,我顺其自然的就把它写了,记得当时好像写了三页格子作文纸,感觉还可以。
万万没想到的是,语文老师用毛笔把我的作文抄在一张白色的大海报上,贴在黑板上,用一节课讲我的作文。哈哈,被当作范文讲解了,还要同学们发言,指出作文里的优缺点。课堂上还时不时有同学反过头来看我,我都不好意思了。不过我会偷偷看我暗恋的女同学的表情,哈哈。
打豆荚图中视频为李子柒收黄豆。
小时候每次看见爷爷用棍子打黄豆秸秆,奶奶收集黄豆,我感觉很好玩,会要爷爷手中的棍子去打,结果豆子溅的到处都是,奶奶却不在乎,一边笑着说:“男孩子就是要多活动活动”。
分离黄豆奶奶很早以前也是像李子柒一样站着,两只手一掂一掂,把夹在黄豆里的尘土和叶子分开。后来年纪大了,慢慢坐着掂。我会抢着帮忙,不是豆子飞出去,就是身上都是灰。奶奶依然笑着让我玩。
大部分00后可能不知道为何这样做,那我简单说一下。因为用棍子敲打黄豆植株让豆荚裂开,黄豆滚出来,这样收集的时候会把打碎的枝叶、植株上的泥土等混在一起。然后用盖子装起来,迅速掂起来的时候,会产生风,甚至用嘴吹,那些轻的枝叶土屑会分离掉,密度大的黄豆会落回盖子里。
生火看到这里渐渐开始眼眶发热,想到放寒假的时候,特别喜欢躲在灶旁,也会试着摆好柴火,也会突然把火弄熄灭了,然后奶奶会过来教怎么摆,怎么让火变大,怎么不让火中途熄灭,怎么饭菜快好了怎么减少柴。经常奶奶会在灰里面埋鸡蛋,烤熟了给我们吃。奶奶自己却从没吃过。
冬天烤火眼眶开始湿润,我的奶奶也和图中视频中的老奶奶一样的形态。奶奶虽然经历了一辈子清苦的生活,但性格乐观豁达,还经常开导我们晚辈。
我想到现在自己漂泊远方,为自己事业奋斗,一方面没能经常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另一方面也没有所成就,除了精神上,物质上尽不了太大的孝心。心中有些感概。
一坛酒一丛火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有无数的朋友,看见这个视频都会有所思。我们会被这治愈的田园农家景色治愈,会被背景音乐卸下大城市的压力,会勾起往事回忆,会想起爱与被爱的人.....
最后视频的一坛酒和一簇火,想起了毛不易的《消愁》:
一杯敬故乡 一杯敬远方
守着我的善良 催着我成长
所以南北的路从此不再漫长
灵魂不再无处安放
躁动不安的座上客
......
发芽破土而出转折一下, 回到视频的作者李子柒。她年少时就没了父母,经过一段时间养母抚养,最后被爷爷奶奶接回家生活。14岁一个人前往城市打拼,并且经过努力已经可以立足。8年后因为奶奶一次重病,决然回到老家陪伴奶奶,共度余生。她后面开始了视频创作。
个人经历的细节没去考究,不过从大的经历脉络可以看出,李子柒虽然身形纤弱,但可以看出勇敢、上进和有思想的品质,并没有因为早年的经历迷失自我。
作品可以反映人品。不管是画家,又或是普通职场人士,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是否注意细节,是否追求质量,以及当时的心情,都可以从他做出的东西得到一定反映。
李子柒的视频,差不多十分钟左右,但视频的素材时间纬度跨年,每一帧都表现得清晰,不重复冗余。我截图的时候截慢了,或者稍微快进,内容就变换了,差不多几秒钟表现一个动作。拍摄背景很能表现农村的自然美景,人物大多处于景色的中央。
背景音乐也都是用心选过的,就像不少外国友人评论的,节奏很到位。
李子柒是个耐得住性子、用心做事情的女生。
生长我们普通人在努力的同时也要反省自己:
1、我们有做自己热情的事情吗?
因为这样更能坚持,容易成为我们的特长。
2、我们敢给自己几年的时间等待收获吗?
最近不是流行一句话嘛,靠运气赚到的钱,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
成功的路上少不了时间,成功的捷径就是没有捷径。
最后共勉:亲情和热情是我们的内在燃料,勇敢和耐心让我们更贴近现实。
记得关注我哦,没有焦虑贩卖,左手健康安宁,右手勇敢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