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有言:“满招损,谦受益。”
历史上的曾国藩,是非常谦虚的人。
他曾说:“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
但其实,年轻时的曾国藩性格高傲,促使他学会谦虚平和的,恰恰是他栽过的跟头。
进京做官前,祖父曾经嘱咐他:“你的官场之路可以走得很远,你的才华也很好,只是,你最好改掉骄傲的毛病。”
可惜,刚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翰林院,还比其他进士年轻了快十岁的曾国藩听不进去劝,他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初到京城做官,他喜欢写文章批评别人,来显示自己的直言不讳。
地位越高,他往往骂得越狠,而他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得罪了许多大人物,最后甚至惹恼了皇帝。
也因此他几乎成了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
甚至是他后来创立湘军,他依然因为高傲的性格,看不上其他官员的能力,直接越过他们自己干,落得和地方官场关系紧张。
就这样,他仍然不知悔改,从没想过自己有什么问题。
直到他被拿掉兵权,栽了大跟头的曾国藩,才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为什么所有人都针对自己。
他拿出自己以往批评别人的文章反复品读,才惊觉原本自认为的直言不讳,竟然看起来字字刺耳。
他意识到,自己锋芒毕露的性格,有多糟糕,多伤人。
后来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等再次出山时,他几乎是脱胎换骨,整个人变得谦虚低调。
他会在上任后,给地方官员,将领,无论职位高低,都写去诚恳的慰问信,请求对方指点。
对待皇帝,他更是放低姿态,一改曾经的高傲。
后来,曾国藩能长盛不衰,成为半个圣人,正是凭借着这股谦虚。
卡耐基:当你锋芒毕露,周围人就站在了阴影中。
越是厉害的人,其实越懂得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因为傲气只会让人止步不前,时间久了,不进则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