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摘自《钱氏家训》个人篇首
001 环境的力量,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失控可以传染,自控也是。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有什么样的人际圈子。
找到一个自律的群体环境,会让你事半功倍,轻松快乐地改变自己。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用好线上环境,是现实可行的好办法。
早已参加自控力school,大多数时间却在潜水。看到各路自控大神们一路精彩纷呈,自己却还是处于羡慕和不自信的状态。决心突破自己,跳出自我的牢笼,主动成长,多多参与自控力school的各项活动。
002 真实,让你缩小“自我认知偏差”
“自我认知偏差”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要么认为自己高于别人——自大;要么认为自己不如他人——自卑。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大和自卑之间来回不断地上下波动。
而泽阳老师认为,真实有两种。
1、来自当下现实的真实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每一个人都很自恋,因此需要有一面“来自当下现实”的镜子帮助我们照见自己的脆弱之处。
“来自当下现实”的镜子指的就是来自身边的人:家人、同事、朋友等的指导和意见。
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多问问他人的意见,坦诚地沟通,有度量接受真实的反馈,也有能力消化真实的现实,多多反省自己。
2、来自未来的真实
当我们对现实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就会需要来自未来的灯塔做引导。因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不管生老病死,还是爱恨别离,都是真实的存在。
我们不仅要为当下打算(即时满足),也要为未来规划(长远利益)。
003 多做,多做到
“行动先于感觉”原理——我们常常因为哭泣而悲伤,因为微笑而幸福、快乐,因为行动而触发情绪。
因此,关于自控力,最关键的还是践行,如微习惯、核心习惯、加入新环境等。
004 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自控的理想态”,就是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只能把注意力转到自己身上,尽力做到自控,而非“他控”。
所谓“良师”,就是训练、提升认知水准,自己当自己的老师。认知提升是一个人实现跃迁的第一步;
所谓“益友”,即当我们太过自控而有压力时,要像好朋友一样提醒自己放轻松,偶尔放飞一下。
005 活出生命的意义
1、只问“该不该”
从生命层面看生存与生活,我们不要问“能不能”,只需问“该不该”。
只有具备责任感,才能获得人生的价值感。
我感到非常庆幸和喜悦,一直以来自己做事和选择的标准基本上是按照这个的,无愧于心,“俯仰无愧天地”。
2、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进一步的提升自我就到了“自助助人”的阶段,也就是自我价值感的终极方向: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2018年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中有一段话:
“立志要改变世界的人,有实质良心和才华同样重要。你的领导能力能否服务好理想?你的深度和宽度决定你是解决问题的人,还是问题本身;区分你是启发别人的天使,还是把主观强加于别人的牛魔王······”
这段话太精彩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常常这样问问自己。
前天《深度改变》泽阳老师第二次领读分享,提到了创造千年家族传奇的钱氏家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钱氏家训》,其中个人篇的核心就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还有常常发心普贤愿······这些都激励我们,越是心量宽广,目光高远,格局宏大,成就越大。
以泽阳老师分享的结尾,与各位小伙伴共勉——拉开人生差距的,不仅仅是努力,更是主动的人生设计,包括对未来的展望。
《深度改变》今天阅读章节:从《好睡眠,深改变》读到《后记》(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