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历经两百六十七年,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被后世称为最有骨气的国家。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身上必然带着些许的傲骨和满心的倔强;而作为明朝的君主,更应该有着铮铮的铁骨和誓死不降的硬气。但这位仁兄,作为明朝的君主,是出了名的软骨头。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继位时年仅九岁,国事有自己的奶奶—太皇太后张氏盯着,再加上他的父皇给他留下“三杨”这样的治世能臣,所以朝中大事根本不用他操心。他每天除了玩耍就是玩耍,也没有别的正事。但是随着太皇太后的仙逝,三杨的故去,朝中大事开始交到他的手里的时候,他开始慌了。自己还是个孩子,就要处理那么大的国家,想想都头疼。但少年终归是少年,消化了之后就开始励精图治,想要把这个国家治理好。但慢慢的,他开始感觉到压力,每天睁开眼就有那么多的大事等着他去处理。他觉得自己要找个人跟自己一起分担繁重的国事,这是,他想起了他的儿时玩伴—大太监王振。
要说这个王振,朝中风评相当不好,太皇太后治理国家时就教训过他,教育他要端正自己的人品。但小皇帝不管这些,他只知道王振是陪自己从小玩到大的人,是除了奶奶之外最亲的人,是自己现在唯一信任的人。他开始宠信王振,朝中大事必找王振上商议。王振因为有了皇帝的宠信,开始作威作福,结党营私。在王振的搅和下,朝中上下乌烟瘴气,浑浊一片。说到底,宠信王振顶多算小皇帝识人不清。但接下来这件事,可是坐实了朱祁镇昏君之名。
话说瓦剌也先率2000余人来大明贡马,回去时索要赏赐。王振不但不给,还减去了马价的五分之四,也先肯定不干。回到部落就商议着攻打明朝,不久后就开始起兵攻打。消息传来,朱祁镇年轻气盛,嚷着要御驾亲征。本来御驾亲征是大事,必须经过商议才能决定,结果王振的一句“陛下神武之姿,亲征必能是他们不战而退”。结果第二天宣布,第三天就率着五十万大军就从北京出发。你说你大战一点准备工作都不做,最起码的有几个懂军事的吧。由于朱祁镇和王振不懂军事,胡乱指挥,致使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王振被杀,自己也被也先给俘虏了。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本来也先只想抢点粮食,谁知抢了个皇帝。但是朱祁镇被俘虏了,自己也不可能杀他,怎么办那?得,就把他当作诱饵继续抢吧。也先把朱祁镇绑到马车了,继续抢劫。每到一个城门,他就说“你们的皇帝在我这儿,打开城门,不然把你们皇帝宰了”作为一个皇帝,天天叩关叫门,守将见皇上命危,只得打开城门,任由也先去抢。也不知朱祁镇看到由于自己的原因,百姓就要遭无妄之灾,心里会怎么想。我觉得,作为朱元璋的后代,应该会硬气的让自己的百姓不要打开城门。要知道,当时他已经和也先的兄弟结成异姓兄弟了,并且在也先的嘴里也得到他不可能杀了自己的消息。你好歹是一国之君啊!
其实,朱祁镇这样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教育的缺失。他的爸爸朱瞻基由于喜欢蛐蛐而对他疏于管教,奶奶因为忙于国事又对他放之任之,他唯一的玩伴王振又不教他好。所以朱祁镇变成这样也就不稀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