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才有用!无论我们读过多少书,上过多少课,如果没有真正的践行与运用,那再「有用」,再「好」的东西,在我们身上也是一文不值,反倒浪费时间、精力与金钱!
思维导图,每天训练
工作后,花钱倒是任性,好在很大一部分是投资自己的成长,虽然收益稀淡。前些年,在月收入未破万时,却报名参加了万元二天的思维导图课。现在想来,虽然核心课程只有二天的时间,但课后每周三晚上的沙龙学习以及免费的复训,都是在支持大家把所学真正的用起来。最初,我也是那个积极参加沙龙的同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中断了参加?然后,慢慢就远离,微信里躺着几个同学,极偶尔的点个赞。我的思维导图学得如何呢?似乎学得最好的就是运用“一、二、三”的逻辑。后来被同事吐槽“花个几十元买本书,自己就能搞定的事,你赚钱不累么”。是呀!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我们热爱阅读,书,就是我们的好老师,而践行书中的启发,则是我们成长的加速度。
投资理财,进入战场
P2P爆雷,有我懵懵懂懂贡献的一份血,从那以后,我对超6%收益率的产品会有一份警惕。踩过坑,不仅有警惕,也有一份求生欲,再想进入游戏前,会想学习游戏规则。但如果只是看规则,枯燥打困,只有行动起来,进入战场(交易市场),每一个数字才会注入生命。FS丰硕课程、张潇雨老师、徐远老师、孟岩老师等等,在学习一系列理财课后,我感觉自己要开始源源不断的赚钱。但当我进入战场,我以为我拥有坦克,结果好像我骑的那辆自行车,吱吱唔唔中,随时要散架。依然为自己庆祝,因为有一份行动,让我对所学有一份实战感悟,再学习时,我会一次次戴上手套、戴上安全帽,加好油,骑上我的电驴。因为有行动,速度慢点(收益),但能扎实滚我的雪球。
身心灵成长,每天觉察
回忆了下,至少参加过4次不同体系类似的课程。似乎自我的内心力量比较脆弱,上完课程,感觉帮忙不大,决心不再参加类似课程,但下一次朋友邀约时,心里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其实现在想来,第一次课程透过游戏希望开启每个人对于规则的框定,告诉大家任何事情都有无数种解决办法,同时A与B除了对抗还有合作的机会(零和游戏,又是如何的难解?);第二次课程忘了有何收获,只是和第一次课程一样,后面有着高昂的进阶课,我放弃进阶的同时,也放弃了所学。其实无论是哪一次课程,我所认知到的两点,一个是一切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另一个是ABC理论:
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摘至百度百科)
无论课程如何花心思,把简单的道理复杂化,背后有千奇百怪的理由,还是天花乱坠的诉求。我更关心,或者我想强调的是,对于我们所认定的事物,我们一定要在每一天中去实践。当我们学得越多,又没有真正去用的时候,我们很大程度上会越痛苦,因为好像全副武装,但完全使不劲!
我们总说“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停!对于我们听过的「道理」,我们是否有所行动?我们是否尝试后,还会说一样的话?行动,让想象发生。我们成长的力量,蕴含在每一天的行动中;我们想要的未来,蕴藏在每一次行动的突破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