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了我一个近一个月的小短假,在家赋闲无事,就喜欢喝喝咖啡,看看书想想事。回大陆生活的大半个月里面,真切地放慢了行进的节奏,在香港这个浮躁的城市氛围下养成的焦虑,也逐渐弥散。
香港人日常渔钓生活要说香港的生活和大陆的有什么不同,感受最深的不是生活节奏,而是语言文化带来的思想隔离。作为占据香港人口3%的港漂之一,我算是少部分比较幸运的,会讲粤语和英文几乎帮我排除了大部分的交流障碍,但因为中西方意识剧烈碰撞,这产生的困惑成为了我需要克服的问题。
(限于篇幅,这次我主要是分享自己的香港生活场景。)
在香港,你总会遇到很多有趣的四海游子。
港漂的圈子其实很小,特别是一起来这边留学打拼的,要认识起来确实不算太难。因为生活比较沉闷,大家也愿意多去社交和结识新朋友。工作之后,社交圈子并没有想象中扩大了,因为时间成本比较高,一般只会和过去结交的朋友玩在一起。
夜生活:酒吧和台湾哥哥
香港有很多有趣的酒吧和酒屋,虽然不像大陆那样宽敞大气,但即使地处偏僻的,也可能是享誉海外的名店。要探店可不能自己一个人去,在香港很少人自己一个人去酒吧,除非是另有目的,大部分人都是想找朋友聊聊天loose up一番。而我自己有几个固定的好酒友,看谁有空就叫出来chat up。在所有朋友里面,最懂喝酒的应该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博士小哥哥。他自己说是因为在台湾的生活节奏很慢,酒吧又很多,喝酒成为一种流行的消遣娱乐。他来香港的半年时间,几乎把大部分酒吧都去了一遍。所以每次想喝酒,我第一时间就想到问他要推荐。
这是第一次一起喝酒的地方----Quinary,也是我第一次尝到酒和药材调和后的不可言喻。(不要问好不好喝,每个人的味感都不同哦。)
在Quinary第一次喝酒在喝酒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办公室闷了大半天,晚上大家都像演说家一样,高谈阔论,滔滔不绝。有一次还看到有酒友起兴,嚷着嗓子要在场的所有人一起为他唱生日歌,这是我见过最多人一起唱生日歌的时候,这个场景至今印象深刻。
周末:爱泡的咖啡厅
香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咖啡厅了。特别是西营盘、中环上环这一带的办公商区,都是咖啡厅的聚集地。芝麻绿豆小的店面,人多的时候,几乎都是可以站在门口窗边就喝起来了。我自己也喜欢周末,找一个好天气,最好是有阳光的下午,呆在咖啡厅里面,做一做工作日没有完成的assignment,和在旁边一同坐下的朋友,聊聊天,耗上一个下午。香港的咖啡厅也会卖酒,而且咖啡和酒调和一起,味道确实妙不可言。有时候,我喝着喝着就分不清自己在喝酒还是喝咖啡了。咖啡因带来的快乐,可以消除一切紧张感。虽然香港人口很密集,但大家都是在自己的轨道运行着,这种互不干涉的感觉,是最舒服的。
(这时候,肯定有朋友想我推荐一些值得一去的店面打卡。放心,我会专门做一个集合,把自认为体验感很棒的店面和大家分享。)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家应该是坐落在西营盘的Winston Coffee。一家很有美式复古味道的café,它会让我想到蓝莓之夜,Jeremy的那家咖啡厅。虽然店面不大,但有三个靠窗的酒吧台,窗外是一条浓浓港味的街道,在窗边一边抿一口Irish coffee, 神经带着咖啡香气的威士忌熏得温顿起来。这样的周末,成了我的routine。
Winston Coffee的一角西环码头
相比于逛街道,我更喜欢看海。所以有空,我就会带上相机往海边跑。
我的第一次拍胶卷的体验也是献给了西环码头。拍胶卷对光线要求比较高,而且胶卷很烧钱,虽然在香港买胶卷不难,但是因为一次错手的浪费,心还是很疼的。
香港的海,没有太重的海腥味。海风大的时候,西环码头几乎是风感最强烈的。三面环抱着海水,对面就是山脉,倏尔游过的渔船和随意起飞的海鸥,这个地方成为看日出日落是最好的选址。码头是约会的圣地,一条从坚尼地城起始的沿海长廊,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每次来到这边,总是想如果他不会离开就好,还可能一起再走一遭。
西环码头的日落生活圈子被浓缩的城市里面,你唯一能寻找到舒适感就是找到能安放内心的生活模式和节奏。香港的休闲娱乐不单单只有喝酒和购物,这种短暂的欢愉,在哪个城市都可以得到。香港唯一的区别,就是你在无限接近这种物欲的时候,也可以给你另一个空间,两个不同的模式相互融合。
我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大陆了,因为这次疫情的机缘,给了我走出这个城市的机会。每个城市的魅力,都是在你远离它后慢慢回味而得。就如我在香港的时候,我一直在回想在大陆的美好生活,怀念安详和平和感。香港动荡的大半年里,我真切地看着这座城市一点点从繁华走向消沉,这是一种痛心的体验。
以后会继续分享我的双城生活。希望这个专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魅力和米七用心挖掘的生活体验。
大家好,我是喜欢和你们一起谈心的米七。喜欢我,就持续关注我的新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