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完了《钟南山》这本小书,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敬佩之情。正如书的结尾所写,钟院士生命的主轴是不安于现状。他认为假如所有人都有一颗恒心,都有一个追求,然后努力朝前走,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不枉过此一生。我感到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回想钟院士35岁时,才刚刚重拾医学事业。当时的他确实比别人落后了。好在他在学生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天赋过人,又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在呼吸疾病研究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他先是加入了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又成立了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敢于挑战复杂的研究课题,得出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后来,他去英国留学,在被导师怠慢的窘境中,他主动争取做研究的机会:为自己制定研究方向,抽取自己的800毫升鲜血来修理实验仪器。最后,他甚至拿自己当实验对象,冒着生命危险吸取一氧化碳,得到了满意的实验数据。在艰苦工作两个多月,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后,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导师和同行专家们的赞许,为自己赢得了信任和尊重。他的拼搏精神和韧性真的令人敬佩。学成归国时,他已经45岁了。这十年,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的艰辛恐怕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想象的。
回国后,钟院士带领呼研所的同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他的职务越来越高,荣誉也越来越多。还当选了院士。非典时期,他连续一个多月奋战在第一线。后来他病倒了,怕引起恐慌,竟然在自己家里治疗。痊愈的第二天,他又开始了艰苦的工作。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向广东省卫生厅主动请命:“把最重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能有如此有担当的医生,是我们的福分。
这次新冠疫情,钟院士虽然已经84岁高龄了,依然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回顾钟院士的人生经历,确实是为了自己的医学事业,不断追求,勇攀高峰,不枉过这一生。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