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系列聊斋故事:李氏聊斋(15)——绿色食品版
话说,在某个城市里,有一个规模巨大的菜市场,每天的交易量都是几百万吨。方圆几十里的小贩都来这里批发。
但是,由于这个城市的另外一角又新建设了一个菜市场。所以就产生了竞争。于是,买卖就显得不好做了,有很多的菜贩子干脆收摊回府,当起了贫穷的寓公。
但是,有一个聪明人就是心有不甘。他想呢,怎么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自己的摊子上买菜呢?经过大量的调查,他发现,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命的珍视越来越强烈。他们需要肉体与心灵的同步健康。而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使得人们往嘴里吃的东西总是让他们感到隐隐约约的不安。他们有一个共识:要回归自然,要回归绿色。
他大彻大悟了。
他决定另谋它途。
于是,他来到了一个离这个城市不远的小山场里。他先是盖起了几百个小小的木屋,在这些小木屋里养了很多的鸡、鸭、鹅之类的可食动物。与此同时,他又在山场的周围开辟了几千亩荒地,种上了各种蔬菜。
一切似乎都具备了,他就找到有关机构,给他发一个证书,说他的食品或疏菜等等都是天然的,绿色的,不是转基因的。他还做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树立在山场的出口处。有了这些,他就又回到了菜市场,专门了一个大大的卡车,把卖菜的人和买菜的人都拉到山里参观。
当这些人来到山脚下,看到的是,茂密的森林遮天避日,清澈挖的溪水自由自在地流淌,林间的百鸟自由地鸣叫,与大自然形成一副美丽动人的交响曲。真是上天的鬼斧神工。人们都惊诧了,这个地方出来的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天然的绿色的,无污染的,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再看看他的养殖和种植,都一致决定应该吃他的东西才是题的。他自己也郑重宣布:他的所有产品从明天开始就可以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了。
第二天一大早,还是原来那个自由市场,人们早早就排起了城队,纷纷等待购买无污染的产物。第三天,依旧如此。依次类推。
话分两头,一头是自由市场上尽情地出售着他的健康食品,头是在夜色深沉的时候,成群结队的卡车把原来那些原本应该直接拉到自由市场的食品拉到山场里,然后,再有大批的来自自由市场的车辆把这些食品拉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是月光下的强大运输体系,以及阳光下图大的物流。总之就是,白天他忙白天的事情,晚上做晚上的营生。一天的工作量直恨老天爷每天只给他二十四个小时。他发了财,那个自由市场也依旧火着。至于以后将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