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非

作者: 古颜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17-08-18 14:30 被阅读13次
图片来自网络

无意之中看到读者书刊里的一篇《中国人特别喜欢“推己及人”》,作者在文中提到一句王小波说的话:“身为一个中国人,最大的痛苦是忍受别人‘推己及人’的次数,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

作者的观点,道出了时下大部分人的心情:这种推己及人,并不是真的设身处地为你着想,不是换位思考不是同理心。而是典型的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一种自私的意愿。

仔细阅读作者的文字,心中暗暗点头,似乎找到自己与社会不合,与群体不合,与家人不合,与友人不合的根源:原来如此,并不是我的思想尖锐,是你病了,总喜欢把你的人生观强加在我身上,所以才让我无法与你们为伍。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们是个体,我们不要随便的反驳对方,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一样,OK?

然而,有趣的是,文章的下方,有一位读者君,说了一段话,却指出了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这篇文章所写的,莫要推己及人,不一样是“推己及人”的推己及人吗?……因为自己曾经感受到这种痛苦……你又何从知道别人是否视其为痛苦?……

果然事物真真是没有“是”与“非”,前面还是“是”,转眼之间,在另一个人眼中,就成了“非”。

我喜欢这位读者君说的话,它令我眼前一亮。

作者在《推己及人》一文中言到:人都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去谈事情谈人生,这本没有什么错……而错的是,我们总是把这种所谓的“经验”强推给别人……

他也提及“对与错”,难以避免的。

作者在论证”推己及人“这一观点时,自己却也陷入了推己及人的局。他也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某件事上面了。

我突然豁然开朗,纠结许久的人际关系,在刹那间释怀,不再恨人,不再自责,不再闲论他人和自我否定。

我们生活在烦躁的社会,烦躁的人际关系,我们时常因为一言不合,友谊有小船就翻了,时常告诉自己“合则一起,不合则分”的处世观点,我们骄傲自己的学识与阅历,时常用语言与文字”攻击“他人,可谁又能证明你是对的呢?

民主国家之所以有总统产生,不过是因为被选上者的观点,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谁又能证明这个观点会给国家带来百分之百的利益呢?

世间没有完全的对,亦无完全的错,真理还有被推翻的一天,何况是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们的言论?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当你和另一个人吵架,你的”是“,在他眼里其实是”非“;当你强加自己的意愿帮助别人,你的”善“,在别人眼里其实是”恶“;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自以为在”上“,可在楼上的人眼里,其实在”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谁又能说它,是岭不是峰,或者,是峰不是岭?

故而,在不违背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做人不必太纠结对错,不必太执着自己的观点。

或许想通这一点,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走得会容易一些,会快乐一些。

相关文章

  • 是 是 非 非

    今天收到一快递,拆开后发现里面装的一瓶靴子护理液流出来一滩,检查了一下,是盖子没拧紧。没想去扯皮,只拍了张...

  • 是,非

    在虚度光阴时渴望充实 在歌颂淳朴后嘲笑贫穷 在诵经焚香里燃烧欲望 在灯红酒绿中赞美田园 在虚伪与真实间无尽徘徊 在...

  • 是 非

    无意之中看到读者书刊里的一篇《中国人特别喜欢“推己及人”》,作者在文中提到一句王小波说的话:“身为一个中国人,最大...

  • 是 or 非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 Sun,moon,you! Sun for m...

  • 是·非

    27/30 远在天边的,不一定是真的远。 站在身侧的,不一定是真的近。 每一句刻意说的“我不在乎你” 都是“你对我...

  • 是 非

    欲望问立场 立场问是非 欲望不问是非 立场怎问是非 杂草乱丛生 湍流覆水急 生灵惶惶 偏头一瞥是向是惘 心者源也 ...

  • 是.非

  • 是?非?

    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来标榜诚信做人是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可与此同时,实际推崇的确是与之相反的一套处世哲学。...

  • 是 非

    景色中最丰富的元素,就是一点天真无邪的阳光。 人生每一段岁月,都应该被阳光包围,每一段时光,我们都不应该辜负。 ...

  • 是醉非醉,是醒非醒

    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 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 若放手,怎奈得半世凄凉。 若不放,如何圆你信义昭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 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xa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