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处理方面,我是比较弱的。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遇到的异性朋友不少,但是过去没有多少结婚的意愿。
高中有个女孩很喜欢我,但是我不太喜欢她。
当我成为大龄剩男的时候,找对象的意愿还是不强。因为连偶像剧都不看,我几乎不懂得怎么追求一个女孩子。
2016年一个北京女孩向我表白了,我惊慌失措,最后是再也不跟她联系了。
还有一个河南女孩,虽然没有爱情,但是我觉得我们是比较有缘分的,只是我的偏见告诉我,我们不合适,我觉得她的心没有定下来。
去年杭州遇到的女神,因为我不太懂得沟通,结果不了了之,我根本不会约她出来吃饭和散步。
我没有自命不凡。最早之前,我内心还是爱情主义,我没有深刻的思考过情感的本质。早期看过一些爱情的文章曾经偷偷埋在潜意识里影响我的决策。当我真正思考爱情的时候,我意识到潜意识里的观念是错误的。
曾经有一段文字强烈的影响了我对爱情的看法,当时我根本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所以它们全盘的进入了我的内心。现在想来,文字对于空白的心灵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而大多数年轻人的爱情观是被青春偶像剧影响的。
那段文字大概意思是“很多人的爱情选择就像去超市买菜一样,看价格和质量,比如身高、长相、学历、工资等”。这段话之所以影响我,是因为我当时觉得正确的爱情要跟上面这段话相反,不看物质和条件,我要等到所谓的真正的爱情。
随着对人性的洞察和对周围多种人生的反思和看到的人生百态,我再次修正了自己关于这部分思想的看法。
我看到很多和我一样困惑的年轻人,他们对爱情的看法是“爱情必须自己遇到的才算爱情”,这种偏见让很多人以为“对象是自己出现的,以为天上会掉面包,以为总有一天爱他的人会自己出现”。另外,他们会非常抗拒其它形式的爱情,比如亲人朋友介绍、同事、朋友的朋友、比如偶遇、网络缘分或者线下相亲。
为什么觉得别人介绍得来的不是爱情呢?
我曾经感情层面的觉悟比上面的还低,我竟然不知道爱情是通过友情转换过来的。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机会就会很多。
其实合适的对象很多,也许整个地球有几十万个适合你的对象,但是问题在于时空和关系的限制,你并不会都遇上。而一切的形式和渠道都有可能让你遇上合适的,但是遇上了还需要交流沟通才能知道是否彼此真的合适。
所以第一关多多益善。
我还要讨论之前影响我的错误信念。爱情和婚姻需不需要物质上面的选择?这肯定是需要的。可笑的是小说经常描述那种门不当户不对,然后被拆散的爱情。我之前的君子论就天真的认为自己的爱情不需要看外在。
另外,我们的爱情好像经常在讨论“物质”,网络还经常对相亲的条件“有车有房”口诛笔伐。假使一个人没有大脑,那么它的本能依然是要更好的生存,这是生物的本能决定的,而爱情并不是支配生存的最高选择,关系才是。所以古代,异性的择偶标准是选择更强壮的。现在已经到了物质时代,更好的生存意味着挣钱的能力,异性的择偶标准变成了更多的物质。
另外,人是心灵最复杂的生物。对美的感知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让他们对价值观、精神追求和容貌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学历、年龄、爱好成为了很多必备的筛选条件。人只有通过理性的筛选和感性的确认才能更好的选择,当那个范围慢慢变小就不是大海捞针了。
下面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过去我没有上面的认知,因而带着很多偏见,比如物质的女孩不能要,比如关注颜值的又怎么样怎么样。
心灵的复杂在于大多数人都是要看长相和感觉的,有时候表面上是你在找对象,其实是心灵在找对象。心灵甚至可以从长相里分析出了90%的性格和内心。这种感官上的感受,决定了大部分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