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姐姐带着小孙女来我家,这小家伙一出生就是姐姐带着,如今一岁多了。我见姐姐带得辛苦,就说:"怎么不让外婆也带带?""她妈妈讲外婆带不好。""奶奶带得多以后亲奶奶!"我安慰姐姐付出会有回报。没想到婆婆说小孩子本来就和奶奶亲,外婆带得再多也是白带,"有句老话,你知不知道,外孙狗,吃了就走。"婆婆还举出我儿子的例子,竟然说自己虽没带几天,是外婆带大的,但还是和自己亲。 老公的姐姐表示赞同,说:"这就是血缘。"我实在不认同这种思想,于是对婆婆说:"要不是我让你和我们一起住了十几年,你现在像别人一样一个人住在乡下,看你孙子会和你亲吗?"想想这些年在我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婆婆所起到的反作用,给我制造的障碍,我就忍不住激动地说了上面的话。我能让她在我家住,教育儿子尊重她就很不容易了,她们竟然还以血缘来抹杀别人的倾情付出,强调自己的作用,对她好就说"有良心",对谁不满就说"没良心"。简直太好笑了。"要说血缘,父亲和母亲是一样的。外孙和外婆的血缘关系不亚于孙子和奶奶的血缘关系。"我回头对姐姐说。"据科学考证,遗传基因父母各占一半, 至于说,孩子的智商更受父亲影响,还是母亲影响,答案其实是母亲。因为和智商有关的基因,一般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x染色体上,如果生下来的是男孩儿,父亲没有提供x染色体,自然受父亲影响就比较小。"
姐姐却举出自己的例子,说两个外孙小时候是自己带大的,但现在上学了,喊他们到家里来吃饭,他们都不来,还说:"太阳太大,外婆你送过来吧!"所以她认为是"外孙狗,吃了就走。"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首先,小孩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上学了不可能还像婴幼儿时期一样黏着外婆或外公。若外公外婆不能认识这一点,或不能与时俱进,自然和孩子沟通就越来越有障碍,自然就会产生失落,产生"外孙狗"的想法。就是孩子的父母,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可能被疏远。
第二,所谓亲疏,和空间距离也有关系。就像我婆婆,没带过几天孩子,但我儿子长大了上学了,我们把婆婆接到家里一起住,天天见面,也混个面熟。何况我们经常教育儿子要有礼貌,"出必告,返必面。"。而我婆婆自然认为自己比外婆还亲。实际上她付出的不足外婆的十分之一。
第三,判断亲疏的标准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对自己好就是亲,比如我婆婆。其实,我们对一个人好,具体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出于道义和教养,一种是出于内心油然而生情感。这一点只有本人清楚,外人是不知道的。我的儿子对奶奶是不错,我相信那是出于教养。"不要和奶奶发生冲突。""好好照顾奶奶。"我不止一次告诫儿子。
综上,我觉得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的是教育。而一个家庭中父母都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但大多数中国家庭中父亲的缺席导致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我相信付出就有回报,真爱不求回报。像我母亲对我儿子这个外孙的爱,应该是真爱吧,因为我母亲从未说过"外孙狗"这样的话。我也相信在我儿子内心深处一定有关于外婆外公的温馨记忆。
"外孙狗,吃了就走"这句话不科学,不客观,只是反应了一些人某一时刻的心态罢了。无论是外孙还是孙子懂不懂得感恩在于教育,在于真爱以及爱的方式。
网友评论